亚里士多德,一个牛逼得不能再牛逼的人物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乎创造了每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在历史上被称为“学问之父”。即便从他出生到现在的2300多年当中牛人辈出,也丝毫没有动摇到他在科学史乃至人类史当中的地位,他就是闪亮中最耀眼甚至刺眼的那颗星。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等人都将“最伟大”、“最博学”等溢美之词给了亚里士多德,足可见他对世界和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

你看,这深邃的眼睛是不是可以蔑视整个宇宙,仿佛在说:不服,来单挑啊,我一个人单挑你们所有人的那种!

看似王者一般的少年阶段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诞生于斯特基拉城,这地方在爱琴海北岸。亚里士多德的父亲出生于爱奥尼亚的一个医生世家,家里以行医为生,曾经是著名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父亲的御医,有了这层关系,幼年的亚里士多德有在宫廷当中生活的经历,据说还与后来的国王腓力普一起玩要,在修养方面也颇受上流社会的影响。

同样因为父亲行医的关系,从小对自然科学特别爱好,也很钻研。父亲经常教给他一些解剖和医学的知识,他有时也帮助父亲作一些外科手术,在处事方面养成了严谨、注重事实的好习惯。因为当时没有系统的科学,亚里士多德获取知识的渠道就是父亲,医学中展现出来的生命的奥秘让亚里士多德为之着迷,也激发了他想要进一步了解医学以及更多知识的好奇心,而这样的好奇心也成为亚里士多德日后在各领域研究的源动力。

少年亚里士多德

后来,亚里士多德谈哲学的时候就说到:哲学起源于好奇。

不过,亚里士多德的童年并不幸福,父亲为之服务的阿明塔斯在公元前369年去世。随后宫廷爆发夺位之争。阿明塔斯就带着亚里士多德一家离开宫廷回到了家乡,不久,老两口就先后过世,剩下还未成年的亚里士多德。王族亲戚互相拼杀近10年,最后在公元前359年,小时候和亚里士多德玩过的腓力普除掉年幼的侄子夺得王位。

父母早亡,姐姐和姐夫承担了抚养亚里士多德的责任,两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了亚里士多德很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亚里士多德对姐姐和姐夫也十分感恩,后来自己混好之后也给了姐姐和姐夫很大帮助,另外还让自己的女儿嫁给姐夫的儿子(当时的希腊和现在的香港一样,是允许表亲相互爱慕并且合法地住在一起的),并把姐夫的儿子立为自己的遗产继承人等等,甚至在自己去世前,还留下遗嘱说要后人给姐姐和姐夫立像。可谓是一辈子的感激了。

师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在17岁这年告别姐姐和姐夫,离开故乡来到希腊雅典,这是当年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亚里士多德希望能够在这里继续学习知识。最终他从当时希腊两所最著名的学校当中选择了柏拉圈创办的阿加德米学园,也就成为了柏拉图的弟子。阿加德米学园以哲学为本,对学生注重理论的培养,虽然根据当时学生的需要也有修辞、辩论这样的课程,但最主要的授课还是对理论问题的探讨,培养人们思考、反省和抽象思维能力——照柏拉图的话说,学园的目的是“使哲学家成为君主,或者使这个世界上的君主王公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

阿加德米学园

亚里士多德在阿加德米学园生活的时间长达20年,在当时的学校当中,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基本都是自己研究自己的课题,老师的授课没有范本也没有讲稿。就跟中国的百家争鸣时期一样。关于当时有开设哪些课程,现在我们也只能从一些史料当中来推测,比如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声学以及社会、政治、伦理等,不过一方面当时的学科都比较混杂,并没有真正区分开(亚里士多德自己才是学科分类的奠基人);另一方面,在阿加德米学园,这些都只是基础知识,哲学才是终极王道。

从基础知识到哲学这条学习和研究路线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可谓如鱼得水,极强的学习能力、勤奋用功的态度,加上从小就具备的风度和口才,让亚里士多德不断地展露自己的才华,并得到了导师柏拉图的厚爱,柏拉图称赞亚里士多德为“学园之精英”,提拔他为学园的老师。虽然亚里士多德在后期的观点逐渐与柏拉图学说产生了出入,但对老师亚里士多德也始终非常尊重,不过,因为学术观点相左,柏拉图在去世时并没有立亚里士多德为学园接班人。

离开雅典,开始漂泊

收到宫廷政治风波影响,在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之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和同学克赛诺克拉提一起开始了游历生涯。亚里士多德最先到达的地方是密细亚地区的阿塔内斯,全程受阿塔内斯的统治者赫尔米亚的资助。赫尔米亚是亚里士多德的同学,管吃管住,让哲学家们只管整天研究和讨论哲学即可。在这期间,亚里士多德完成了第一次婚姻,婚后生下的女孩,不过好景不长,亚里士多德的第一任妻子很快就过世了,他又娶了第二任妻子赫比丽丝并生下了一个男孩。(优秀的人在各方面都很优秀!)

到了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接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还是那个童年时的宫廷玩伴)的邀请,给腓力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当老师。生活环境好了,亚里士多德进行研究、思考和探讨也得以更集中的进行,而这时,外面的战争仍练不断,亚里士多德在宫廷当老师的时间其实只有三年,这三年当中,原先资助亚里士多德的赫尔米亚就被波斯军队俘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而亚历山大在三年之后也出去打仗了,亚里士多德无事可做,就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斯塔吉拉,直到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12年的游历生涯结束。

亚里士多德正在给亚历山大大帝授课

亚历山大也同样不简单,他虽然始终尊重老师,但比起学习,亚历山大显然更擅长于打仗——他只用了几年时间,就把几乎整个欧洲土地并入自己国家,还出兵亚细亚,甚至有攻占印度的打算,他就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

高光时刻,人生巅峰

亚士多德一生的高峰、黄金时期是他开办吕克昂学园并亲身教学的12年,而创造出这么好的环境的,正是他教了三年的学生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大帝虽然在军事和政治斗争上手段强势,但毕竟师从哲学,对于老师他始终非常尊敬,在稳定局势之后,亚历山大大帝给亚里士多德批地办学,这就是有名的吕克昂学园(因为邻近吕克昂神庙而得名)。在很多史书的记载当中,当时的很多学者、多才善辩之士都汇聚于此,吕克昂学园成为“群星荟萃之所”。

在教学方面,与阿加德米有所不同,吕克昂学园的要求并不太严格,加上学园初期设备也不齐全,亚里士多德以及学校的老师、学生经常是在林荫路上边走边讲课或是探讨学问。比起拘束于教室当中,这样随意逍遥的授课方式反倒很对这些哲学家的胃口,在历史上,亚里士多德这一批人也被称之为“逍遥学派”,或者称“漫步学派”

在这期间,亚里士多德自己的研究也完全爆发,他的多数著作都成书于这段时间,当中包括研究成果、讲稿等,传说至少有400部,而今天能看到的可以确定的有47部,其他的都在漫长的岁月当中失传了。但即便是现在能看到的这些,在数量之外,其研究的范畴和深度也都足以令人咂舌,逻辑、语言、文学艺术、伦理、政治、法律、心理、生理、自然史、动植物、化学、天文、物理、数学……当然还有老本行哲学,都说一个人三心二意做不好事情,亚里士多德的脑子能同时装下这么多知识,而且对这些领域都起到了奠基和有力的推动作用,实在是不可思议。

其中,《形而上学》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在亚里士多德手中成书的,跟《论语》并非是孔子写的类似,不过《形而上学》当中有多个部分的组合,前面有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和自然事物的认识(定名为《物理学》——所以,亚里士多德其实就是物理学之父。后面有一些抽象的内容(定名为《物理学之后》,亚里士多德自己把这部分称为“第一哲学”)。

英雄落幕

在10多年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途中染病身亡,此前被亚历山大攻占的这些地区的人民陆续起义,雅典的反马其顿王国的势头也一浪高过一浪。一直受惠于亚历山大的亚里士多德也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于是他将学园交给泰奥弗拉斯特,逃离雅典,来到优卑亚岛(希腊第二大岛)上的卡尔基斯城(古希腊东南部的港口城市),与母亲住在老屋当中。虽然在同年底马其顿王国的势力就平定了叛乱,但亚里士多德因为这样的变故一病不起,最后于公元前322年去世,享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