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城乡面貌今非昔比。让我不由自主回想起1997年在部队参加兰西拉光缆建设的施工场景,24年前的兰西拉光缆干线工程建设就是值得浓墨重彩的重大事件,改写了西藏是国内唯一一个没有光缆通讯的自治区的历史。
1997年6月,原兰州军区、成都军区派出2万余名官兵开赴青藏高原,用他们的汗水、智慧和生命,浇灌出一条现代化的光缆干线,打破了西藏自治区长期以来通讯落后的局面,为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国防安全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4年前,拉萨是全国唯一一个不通干线光缆的自治区首府,它与内地的通信联系基本上是依靠600余条卫星电路。此外还有一条12路的明线杆路,由于天气原因和地质条件变化影响,时常面临中断和损毁的挑战。极大地影响了西藏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和国防安全发展。因此,兰西拉光缆干线的建设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建设的兰西拉光缆干线,始于甘肃的兰州、经青海平安、西宁、海北州、格尔木,最后到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光缆全长2754公里,是一条纵贯我国西北至西南的一条通信大动脉。该工程分别采用30芯、18芯、8芯光缆,开通2.5Gb/s、622Mb/s、155Mb/s 数字传输系统,可提供4万余条电路。
兰西拉光缆干线穿越了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等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地区,90%以上属高海拔地区,其中840公里地段平均海拔达4500米以上,这里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被称为生命的禁区。部分地段常年冰雪覆盖,永冻层厚达160多米。这里气候变幻无常,经常刮起七、八级大风,有时还下大雪和冰雹。全线施工难度大,施工条件极为艰苦。2万余名指战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兰西拉光缆精神,战胜了高原缺氧、烈日暴晒、风雪袭击的巨大挑战,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在千里雪域高原,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和优异质量创造了世界通信建设史上的奇迹。
1998年8月7日,国家“九五”重点工程———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干线全线开通,成为纵贯我国西北至西南的一条通信大动脉,跨越甘肃、青海、西藏3省区,途经县级以上城市23个,设置各种维护保障站点33个,作为国家“八横八纵”通信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干线工程的建成开通,对于改善我国西部特别是西藏自治区的通信落后状况、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表彰在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干线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全体官兵和广大群众。当地政府特地为兰西拉光缆工程纪念雕塑。雕塑由紧握风镐的解放军战士、手持电话的邮电建设者以及光缆绞盘等构成,矗立在海拔5231米的光缆全线最高点唐古拉山口,“军民共建兰州西宁拉萨光缆通信干线工程竣工纪念”的金色题词在雪域阳光的照映下熠熠生辉(如图1)。
图1 兰西拉光缆工程纪念雕塑
兰西拉光缆干线建设中,广大官兵无私奉献,克服高原施工的恶劣条件,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
根据总参谋部的要求,唐古拉山至拉萨段的土石施工任务由西藏军区担负。1997年7月西藏军区派出6支部队赴施工前沿。一时间,帐篷密布,军车隆隆,无数指战员身着迷彩,沿公路一字形排开,用圆锹、钢钎、十字镐、麻袋,拉开了高寒条件下人类征战大自然的又一序幕!某部政委宋景原率队全程参加了为期1个多月的施工任务。施工地处藏北高原,气候恶劣,施工现场气候变化无常,剧烈的高山反应,使战士们脸色通红、嘴唇发紫冒血珠,经常流鼻血,有的战士脸被紫外线烧起干疤,手上乌黑的血泡破裂,鲜血染红手套,铺设电缆需要截流,宋景原带头跳进冰冷的齐腰深的河里,与战友们手挽手结成人墙。尽管困难如此之大,官兵们毫无怨言,一边啃着压缩干粮,一边喝着雪水,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的劳动。据相关部门统计有40%的官兵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高原疾病,还有数名战士因公负伤致残(如图2)。
图2 官兵在唐古拉山口施工现场
在唐古拉山口附近施工的168团,因为施工塌方,一名战士被压断了腿,需要后送治疗,朱爱荣和一个卫生员负责全程护理。为了防止车辆的颠簸,临行前他们在车厢里装了半车沙子,铺了很厚的棉被让伤员躺在上面。尽管这样,车跑起来还是有很大颠簸,听到伤员痛苦的呻吟,朱爱荣毫不犹豫的自己坐在车厢上,把伤员的头放在自己的腿上,用自己的身体的缓冲来减少车辆颠簸给伤员带来的痛苦。六百多公里路,十个小时,她就一直保持这个姿势,伤员抬下车了,朱爱荣却腿麻的站不起来了。因各方面表现突出,施工结束后,朱爱荣荣立了二等功(如图3)。
图3 号称军中女汉子的卫生科女助理员朱爱荣
还有兰州军区五十六师战士周光远同志在兰西拉光缆施工过程中,不幸牺牲,被评为革命烈士,安葬于格尔木烈士陵园(如图4)。
图4 兰西拉光缆施工牺牲的周光远烈士墓碑
西藏军区某旅在施工途中,突然接到上级急电:一支中美联合野生动物考察队困于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燃油、物资告罄,就近部队速往救援。
旅领导立即成立了一个20人精干救援队伍,准备了10天主副食,包括油料饮水,一台指挥车,两台牵引车,带上充足枪弹,向可可西里急驰。
但无人区可可西里地形复杂,途中气候瞬息万变,很多地方连军车都难以通行,需要靠牵引车相互牵引才能通过。如何找到受困人员,成了救援小队的最大难题。但救援小队想方设法战胜各种困难,在科考队GPS导航协助下,终于在第三天找到受困人员,很多受困队员至今都与救援官兵保持密切联系,表示是解放军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20多年过去了,兰西拉光缆工程的很多参战官兵都退出现役,在祖国建设的其他战线上发光发热。也有一些官兵选择留在兰西拉光缆工程,成为通讯传输维护人,用他们年复一年的精心维护和敬业忠诚,守护这条通讯大动脉的稳定和安全。
如今,通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兰西拉光缆设备传输速率等级从最早的622M到2.5G到10G到100G到1000G,兰西拉光缆设备的维护人面对快速更新换代的设备,加强学习、交流、检查,更好地了解设备的健康运行状态,随时监控设备,分析各站点运行设备数据性能,遇到突发故障时冷静思考、分析原因,以最短的时间消除故障,确保兰西拉设备的畅通。
24年弹指一挥间,兰西拉光缆的建设者和传输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在一代代西部建设者之间传承,兰西拉光缆精神也成为一座丰碑高高屹立在青藏高原。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之际,我以此文对所有参加兰西拉光缆的建设维护者表示致敬,向全军官兵、武警部队和退役军人表示节日的祝贺,八一建军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