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最波谲云诡的二十天,一切的谜团在此种下,一切的恩怨在此种下,咱们先来看一段时间轴
5月29日,恭亲王奕訢这位叱咤晚清政坛数十年的皇族贤王溘然长逝,这一天,光绪皇帝来到这位权势熏天的满族贵族床前 ,恭亲王最后的遗言是:"闻广东举人康有为等主张变法,请皇上慎思,不可轻信小人也。 "光绪皇帝什么也没说。
恭王死了,作为之前反对变法的最大障碍似乎瞬间荡然无存了!于是乎,维新派蠢蠢欲动
6月1日,维新派骨干御史杨深秀上书,“请皇上颁布谕旨,明定国是”。
6月6日是非常关键的一天
这天早上,维新派另一骨干侍读学士徐致靖再次上书,请求皇帝宣布变法。值得指出的是,这两次上书都是出自康有为的授意,光绪皇帝也在当日下定了变法的决心。当天,光绪把奏折送到颐和园,让慈禧过目。光绪等待着慈禧的表态,但是,从颐和园回来的人向光绪密报说 ,慈禧看了奏折之后将其"掷于一边"。
这一回,光绪皇帝发火了!
他知道现在他现在应该火一次,并且必须火一次了,现在到了恢复他帝权的关键时刻了。光绪立即把自己变法的决心托性格软弱的庆亲王转告慈禧,其中有这样强硬的话:"倘若太 后再不放权,许我变法,我定宣布退位,不甘做亡国之君。"慈禧也火了,她让庆亲王告诉皇上,他不愿坐此皇位,我也早不愿他坐!
慈禧说的是真话,废除光绪帝位的计划已经开始酝酿。庆亲王究竟是负责处理洋务的,他深知皇帝退位可不是慈禧说退就能退的,因为"热衷"于 中国变革的洋人绝不会答应。洋人一干涉,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于是他力劝太后息怒。慈禧说,由他去办,等办不出个模样再说。
6月8日,慈禧召见庆亲王、刚毅和荣禄三人,说皇上要变法,如果有过头的地方,你们要出面"阻拦"。三个人都表示,皇上的旨意他们不敢阻拦,并且说,皇上所做的一切根本没和他们商量过。军机大臣刚毅更是"伏地痛哭",请太后劝说皇上不要变法,慈禧太后此时已经磨刀霍霍的准备对付维新派了
6月9日,光绪借去颐和园向慈禧"请安"的机会,正式向慈禧提出自己的变法计划,慈禧没有表示反对。
6月10日,光绪命令翁同龢起草《明定国是诏》,送给慈禧审查,慈禧批准。
6月11日,光绪的变法诏书发表,宣布帝国变法开始,这一天,光绪专门去了一趟颐和园,把开始变法的消息告诉慈禧,并且给慈禧又带去了几份关于变法的奏折,其中就有康有为介绍世界强国变革经验的宏论。史书这样记载了当时在场人的表现:光绪皇帝在慈禧的榻前读着讲着,慈禧斜倚在床上眯着眼听,批评着,议论着, 她感叹过去朝廷也行了许多变法自强的事,就这样办吧。
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变革运动就这样开始了,历史就是这样简单,并没有后人描述的那种谋划于密室的刀光剑影,帝国的宫廷和帝国的前途至少在那一瞬间是明亮的!
大清帝国的变革运动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表《明定国是诏》开始,至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为止,持续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6月15日,变革仅仅开始五天,慈禧突然宣布了她的三道指令:
一、以后凡是任命二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得到她的批准;
二、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三、罢免翁同龢
前两道指令光绪还不至于胆战心惊,但是翁同龢是光绪皇帝身边最重要的大臣,还是是众所周知的帝党首领。慈禧的突然袭击怎么能不让皇帝感到害怕
史载光绪皇帝"惊魂万里,涕泪千行,竞日不食"!
6月16日,是帝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天。慈禧得知一个消息:一天没有吃饭的皇帝擦干眼泪之后,今天要召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康有为!光绪召见康有为的决定是前一天发出的。当时,皇帝和慈禧都在颐和园处理国事,康有为提前一天来到颐和园外的户部馆所住下,等候第二天的召见。
康有为渴望被皇帝召见,他说这是变革的需要。一个六品官要当大官就得"破格提拔","破格"的惟一希望是得到皇帝的召见,而帝国的 皇帝何时"破格"召见过一个六品小官?
康有为兴奋得不能自持。走进等候传旨的朝房的时候,他迎面碰上了政治上的冤家对头荣禄 。荣禄是因为昨天得到直隶总督的任命而按照帝国的规矩来向皇上谢恩的。两个人短短的对话是一段精彩的戏剧台词:
荣禄:"以子之大才,亦将有补救时局之术否?"
康有为:"非变法不能救中国也。"
荣禄:"固知法当变也,但一二百年之成法,一旦能遽变乎?"
康有为:"杀几个一品大员,法既变矣!"
那个瞬间,荣禄肯定觉得脖子上掠过了一股寒风!没有比中国的知识分子失意时垂头丧气,得意时忘乎所以更为性格鲜明的人了。问题是,康有为面前的这个大员是谁?是帝国的军机大臣,是帝国的直隶总督,是掌握着帝国武装力量的头号人物!事实证明,被康有为得罪了的荣禄,最后给了维新派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