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是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
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为夏,分封丹朱(尧的儿子)于唐国,分封商均(舜的儿子)于虞国。
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后人称为夏禹,成为上古时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奠定夏朝,后人为大禹。
中文名称:夏禹
本名:姒文命
别名:禹、大禹、夏禹、帝禹、神禹、夏后禹
所处时代:夏朝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安邑(今山西省夏县)
主要成就:大禹治水、建立夏朝
在位时间: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1982年
一、大禹治水
尧舜禅让之际,在他们的部落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天,一个满头泥水、蓬头垢面的老人,被捆绑着压上了羽山(古人说在今山东蓬莱,或者说在今江苏东海县)的山顶,老人没有向人们辩解,也没有祈求人们的宽恕,两眼看着山下涛涛的洪水,连连发出叹息。
随着舜的一声号令,老人的头被砍落下来,接着,身体也被抛入山下的深渊中。这个老人就是因为治水失败而获罪的鲧(gǔn)。
那个时候,中国的大河流域都爆发了特大的洪水,房屋被 ,农田被淹没。人们纷纷逃到山陵高地躲避。在这危难的时刻,尧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讨论由谁带领民众治理洪水的问题。“四岳”(大概是四个部落的首领)等人纷纷推荐鲧,尧服从议事会做出的决议,让鲧带领大家治理洪水。
鲧使用筑堤拦水的办法,这边的水拦住了,那边的水又决了口,结果9年过去了,拦来拦去,一事无成。尧令舜视察鲧的治水工程,舜见鲧在治水面前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于是按照氏族的规定,对他处以极刑。
谁来领导大家治理洪水呢?部落议事会又推举了鲧的儿子禹。
据说,禹接到舜治水命令的时候,结婚刚刚4天。但他二话没说,即刻辞别妻子涂山氏,奔赴治水的前线。为了弄清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他首先率领益、后稷等一批助手,走遍水灾最为严重的地方,测量地势高低,树立起木桩作为标记。
根据调查来的第一手资料,大禹毅然决定改变父亲筑堤拦水的方案,采用挖河导水的方法。他指挥部众挖土开渠,疏通河道,把横溢漫流的河水引入江河,经过江河导入大海。
禹在外治水长达十三年,多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入,被后世传为佳话。
禹是治水工程的总指挥,又是一位身先士卒的劳动者。十多年时间里,他每天搬石挖土,手磨得长满了老茧;长年累月站在水里,脚趾甲也脱落了。脸顾不上洗,头发乱了顾不上梳,整天蓬头垢面,辛苦劳作,手下人见了,无不感动的流泪。
传说禹率领部众,在全国各地开挖了许多大河,又开山劈石,疏通了黄河河道,从此水患得到了彻底的治理。
当时的人们,使用着十分简陋的木石工具,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个洪水肆虐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先经过辛勤的劳动,疏通水道,减轻水患,创造出适于生存的环境,出现了许许多多治水的英雄,而禹就是他们当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他的事迹因此而世代流传,他的英名也因此而千古流芳。
二、禹分九州
禹制服洪水以后,人民十分爱戴他,尊称他为“大禹”(伟大的禹),并推举他继承舜,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相传,禹把中国划分成了九个州,分别是冀州、青州、豫州、扬州、徐州、梁州、雍州、兖州、荆州等。
从史书记载来看,禹所领导的部落,主要活动在黄河上、中游一带,比以上说的九州,范围小了很多。因此,所谓九州,可能是大水退后形成的大片陆地,禹把他们作为九个行政区域来管理,建立起按区域组织居民的制度。
传说,后来禹又征服了居住在江汉流域的三苗,曾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境内),会见各路部落首领,禹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了。
夏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
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
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