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章是明代中期岭南地区最有名气的理学家、诗人和书法家。陈献章是广东新会人,后来迁到江门的白沙村,又被人称为陈白沙。陈献章生于公元1428年11月(明宣宗宣德三年十月),死于公元1500年3月9日。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充满了坎坷,陈献章也是。他一身学问,但几次科举不中,仕途无望。

陈献章年幼就已十分聪明,小小年纪,记忆力很好。他读过的书,只读一遍就可以背出来,村里人称赞他“一目数行,过目不忘。”十几岁时就考中秀才,第二年秋天考中第九名举人。1448年一个人千辛万苦从广东到京城会试中副榜进士,被选入国子监读书。后来,他又两次到北京参加全国会试都败选了,但陈献章仍锲而不舍,坚持努力学习。27岁那年,他听说抚州有一个很著名的学者,叫吴与弼的先生,学识“高过天深过海”, 陈献章虽然不相信其学问“高过天深过海”,但相信他是一位学问很深的人。陈献章决定去拜访这位名师。他不怕山高路远,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到了崇仁县,终于找到这位高人。 吴与弼治学很严,陈献章受益匪浅,但他对吴与弼关于《易经》的分析,未感满意。第二年,他就拜辞吴与弼回江门白沙村,建了一间书舍,他自己取名为“春阳台”。他就在这间书屋,专心读书,足不出户。据说,为了不让家人干扰他读书,他在墙壁凿了个洞,家人衣物饮食都从这个洞递进。如此整整十年。连老婆也不陪过一晚,把老婆气得不得了,对陈献章:“你再不出来,或不准我进去,我就去找男人。”陈献章哪里理她,对他老婆说“你快走,别烦我。”

经过十年苦学,陈献章自认为学问大有进步。 1465年春,陈献章决定设馆教学。消息传开,远近百余学生慕名而来,好不热闹。他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他要求学生自学勤思,取精义;提疑问,求真知。所以,学生都很有出色。后来身兼礼、吏、兵三部尚书职务的湛若水,官拜文华阁大学士卒赠太师的名臣梁储,就是他的学生。其它学生如李承箕、张廷实、潘汉、叶宏、林缉熙、贺钦、陈茂烈等十多人都做了大官。有这么多出名的学生是很了不得的。

公元1466年,陈献章接到顺德县友人钱溥一封信,劝他趁新任皇帝复礼施教,叫他赶快考取功名,陈献章决定再上京师,国子监祭酒邢让以"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诗》为题试陈献章。陈献章于是写了《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诗,受到邢让的赞赏,一时间,京师名士如罗伦等一帮名人与其交往、同游。

现录陈献章《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于下,供读者阅读。

能饥谋艺稷,冒寒思植桑。少年负奇气,万丈磨青苍。

梦寐见古人,慨然悲流光。吾道有宗主,千秋朱紫阳。

说敬不离口,示我入德方。义利分两途,析之极毫芒。

圣学信匪难,要在用心臧。善端日培养,庶免物欲戕。

道德乃膏腴,文辞固秕糠。俯仰天地间,此身何昂藏。

胡能追轶驾,但能漱馀芳。持此木钻柔,其如磐石刚。

中夜揽衣起,沉吟独徬徨。圣途万里馀,发短心苦长。

及此岁未暮,驱车适康庄。行远必自迩,育德贵含章。

迩来十六载,灭迹声利场。闭门事探讨,蜕俗如驱羊。

隐几一室内,兀兀同坐忘。那知颠沛中,此志竟莫强。

譬如济巨川,中道夺我航。顾兹一身小,所系乃纲常。

枢纽在方寸,操舍决存亡。胡为谩役役,斲丧良可伤。

愿言各努力,大海终回狂。

一百年后,绍兴府山阴有一位儒学大师,名叫刘宗周, 也写有一首《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也录于下,让读者阅读对比。

农夫雨耕陇,蚕妇乾采桑。雨旸各有为,节物悬彼苍。

怀哉衣与食,宵昼恤流光。矧伊丈夫子,人道立阴阳。

独禀造物秀,生而射四方。行行少且壮,发硎试光芒。

勤心追往哲,所用何不臧。神圣非绝级,虑以斤斧戕。

千金握抟黍,拱璧尘秕糠。生不蟪蛄值,死与狐狸藏。

岂无婉娈时,朱颜斗春芳。花月玩朝夕,膂力误方刚。

哲人惊拊髀,中夜起徬徨。日昃不再中,发短不可长。

决此须臾命,刺虎奋卞庄。万法持一心,三复慎独章。

六籍无真诀,猿狙浪登场。亦有朱与翟,食人肆犬羊。

尼父援空空,颜生诬坐忘。遂令西方教,乘虚逞雄强。

龂龂洙泗间,闽洛一苇航。中启龟山氏,后先秩天常。

乾愓指心法,致儆荒与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道丧复千载,吾与点也狂。

陈献章并未得到重用,他被安排在吏部衙门当个抄抄写写、核对校订、封发递送的小吏。这是陈献章一生中到任的唯一官职。

陈献章的诗写得好,格调清高,淡逸潇洒,悠然自得。陈献章的书法也很有特色。他学欧阳洵、黄庭坚、米芾,在偏僻山村,他以茅草结束成笔,自称为“茅龙笔”,此笔豪锋秃散,干硬,写出来的字刚健有力,字多飞白,世人称为“茅笔字”,麦华三《岭南书法丛谭》说,“白沙先生以茅龙之笔,写苍劲之字,以生涩医甜熟,对枯峭医软弱,世人耳目,为之一新”,鉴赏家引为稀室珍品。陈献章在总结自己的书法经验时说:“予书每于动上静,放而不放,留而不留,此吾所以妙乎动也。得志弗惊,厄而不忧,此吾所以保乎静也。法而不囿,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刚而能柔。形立而势奔焉,意足而奇溢焉。”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行书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