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重文轻武”是宋朝人的专利。然而谁又知道,对武人的鄙视,其实早已有之。早在东汉时期,军人就被那些世家豪族视为下等人,均以从事军职为耻。到了三国时期,早年舞文弄墨的文人不得不拿起武器战斗,但他们对武将的鄙视仍没有一丝一毫的削减。

司马炎,晋朝的开国皇帝,他是著名将领司马懿的孙子。公元266年,司马炎受禅称帝,是为晋武帝。司马家,本是颍川经学世家。司马懿早年时,就和兄弟们并称为“司马八达”。之后,司马懿被曹操征召到朝中,做起了他的参谋。随后,司马懿凭借他最鄙视的军职,步步高升,最终成为魏国的顶级权臣。

然而司马炎称帝后,却对他祖父强盛的军功避而不提,相反他还一向以诸生之子自居。就好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从未当过将领。但最终,司马炎的假面具却被他的一个宠妃给撕破了。

一次,司马炎正和妃子胡芳玩游戏。玩着玩着,夫妻俩居然打了起来,胡芳不小心抓破了皇帝的手指。历史上,司马炎的好脾气人尽皆知,但这一次他真的动怒了。他指着胡芳骂道:“武将的女儿果然很野!”

胡芳同样出身世家,是曹魏车骑将军胡遵的孙女,镇军大将军胡奋的女儿。可以说,胡芳是最纯正的武家之女。由于胡芳长相美丽,因此司马炎很宠爱她,她的待遇仅次于皇后。

然而听了司马炎的嘲讽,刚烈的胡芳却毫不犹豫地反唇相讥:“你说我是武夫之女,你何尝又不是?你祖父司马懿北灭公孙渊,南拒诸葛亮,可谓是纯到不能再纯的武将!”听了胡芳的话,司马炎竟面带惭色,毕竟他真的是武将之后。

事实上,司马炎对于武将的态度,不过是当时世家豪族对军职的看法的一个缩影。早在东汉时期,士人们就看不起军人。在他们眼中,军人“好乱乐祸”“穷兵黩武”“品质败坏”“粗鲁无文”,没一个好东西。即使到了战乱频仍的三国时期,士人们的看法也没有什么变化。

例如刘备入蜀后,张飞曾去拜访名士刘巴。张飞进门后,刘巴却爱理不理,后来他还对诸葛亮说:“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怎么能教我去和一介武夫交谈?”东汉时,士人均不愿从军;但汉末大乱后,士人们却不得不从军参战。袁绍、诸葛亮、司马懿、陈泰、杜预、姜维等人,实际都有深厚的儒学背景,但为了争霸天下,他们也不得不屈尊于军职。

但是到了西晋,士人们彻底厌倦了军旅生活,彻底地厌弃了战争。随着天下的统一,士人的“厌武”心态变得越来越强烈。为了躲开纷繁的政务、军务,士人们沉迷于黄老之术中,整日清谈,不干实事,还将这种堕落视为豁达。

在这种堕落风气的熏陶下,三国时代那种人才辈出的景象陡然消失了,像王衍这样庸才开始充斥于朝廷,而“名将”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名将的消失,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首先,天下迟迟不能统一。司马炎称帝后,竟让偏于一隅的吴国苟活了14年,要知道蜀国早就被灭了。其次,胡人的叛乱越来越厉害。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凉州造反,几乎席卷了整个西陲。司马炎多次派出将领镇压,结果都未成功,司马炎甚至哀叹道:“难道就没有人能帮朕击灭此胡吗?”

司马炎死后,缺乏军事人才的西晋陷入叛乱与频繁的胡人入侵之中,最终酿成了惨烈的“永嘉之乱”,匈奴、羌、氐、羯、鲜卑等胡人席卷中原,造成了巨大的祸乱。如果当时的士人们不鄙视军职,不“重文轻武”,又何尝会让刘渊、石勒祸害中原呢?或许只需要一个张辽,这群胡人就得授首投降了。毕竟在曹魏时期,汉人都是吊打胡人的。

然而西晋的灾难最终还是没有让后人警醒,数百年后,到了宋朝、明朝,一次又一次地陷入重文轻武的泥淖之中,而这也让华夏两次整体沦亡于胡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