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建造了许多精美高大的楼阁,引来无数仁人志士,登楼抒怀写诗作赋,有些楼阁因此而名扬天下。如岳阳楼就因北宋名臣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而闻名。

岳阳楼



岳阳楼最初建于何时呢?他当初的用途又是什么呢?

岳阳楼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前往君山,下瞰洞庭湖,建筑精美,气势雄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从南门走进岳阳楼景区平台轩榭,错落有致。抬头望去,只见一个黄瓦飞檐的楼阁掩映在绿林之中,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中国古代将军的头盔,扣在翠松绿柏之上。显得神气十足,格外引人注意。这个楼阁就是闻名遐迩的岳阳楼。它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古建筑。据说这个盔顶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的一位将军而特意设计的。

点将台


东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二百零八年,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东吴大将鲁肃促成了孙权与刘备联盟。孙刘联军在赤壁,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湖北省赤壁市,以火攻大破曹军八十万,从此奠定了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后来,东吴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派鲁肃率军驻守巴丘。当时的巴丘,也就是后来的岳阳。鲁肃在洞庭湖边的城头上修建了阅军楼,用来训练和检阅水军。阅军楼气势非凡,登楼远眺,可将洞庭湖尽收眼底。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

在岳阳门下,洞庭湖边,当年鲁肃检阅东吴水军的点将台遗址,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饱经沧桑的古城楼。他静静地守候在洞庭湖边,看千年风云变幻,水涨水落。唐代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杜甫的“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就是描写的这里。

据《巴陵县志》记载,楼名岳阳,肇自汉晋。岳阳楼建成之后,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几经风雨,屡毁屡建。

岳阳楼五朝楼观位于岳阳楼景区内,以青铜微缩铸造的形式,重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岳阳楼。现存岳阳楼是清代光绪六年,也就是1880建成。1983年,按照“拯旧如旧”原则,落架大修,保持了清代原有的艺术风貌和建筑特色。

现在的岳阳楼采用纯木结构。主楼高19.42米,三层飞檐,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为了纪念东吴名将鲁肃,岳阳楼的楼顶被设计成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三层的飞檐还与盔顶互相映衬,宛如展翅高飞的鲲鹏。

三层飞檐


这种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盔顶造型让典雅秀美的岳阳楼多了几分英气,彰显出岳阳楼的雄伟精巧。

中国唐朝以前岳阳楼的主要功能是军事用途。自唐以后啊,岳阳楼便逐渐成为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圣地。

唐代诗人李白在这里把酒临风,挥笔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抱病登岳阳楼,写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的千古名句。然而,真正让岳阳楼名扬天下的是中国宋代名臣范仲淹。

洞庭湖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年幼时丧父,家里一贫如洗。范仲淹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不忘读书。通过刻苦自学,公元1015年春天,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入仕后,他以天下为己任,关心百姓疾苦,以敢言著称,因此,得罪了一些权贵,多次被贬。

宋仁宗庆历三年,也就是公元1043年,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的职位。在任期间,范仲淹大胆提出“严格吏治,注重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等多项改革措施。在宋仁宗的认可下,在全国推行,历史上称为“庆历新政”。

范仲淹


然而,好景不长,庆历五年也就是公元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的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的职务。贬放邓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邓县。

庆历六年,也就是公元1046年的一天,范仲淹忽然接到好友滕子京的来信,信里说,自己被贬到岳阳任知府,准备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还附上一幅《洞庭秋晚图》。

范仲淹接到滕子京的信后,感慨万千,不曾想好友滕子京与自己有着同样的遭遇,他借景抒怀,劝慰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情怀。

这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现在我们通过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宋代宫廷画《岳阳楼图》,可以领略到宋代岳阳楼的雄姿。

双公祠


双公祠就是为了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而建。仿湘北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白墙青瓦。进入双宫祠大门,范仲淹和唐子京的铜像便映入眼帘。只见两人端坐于大厅,畅谈古今,共叙忧乐。

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著称于世。有许多书法家都书写过岳阳楼记,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北宋词人、书法家苏舜钦的作品。当时的雕刻名家邵竦将作品雕刻于木屏上,可惜木屏早已不复存在。

清朝乾隆年间,时任岳阳知府的黄凝道决定重刻《岳阳楼记》木屏。正当黄凝道还在苦苦寻觅书写《岳阳楼记》的合适人选时,时任刑部尚书的书法家张照,押运粮草经过岳阳。黄凝道心中暗喜,这不就是我要找的人吗!可是黄凝道听说张照深得乾隆皇帝器重,又恃才傲物,惜字如金,恐怕很难请动。

没想到天公相助,岳阳一带突降大雨,张照只得留在此地。黄凝道趁机宴请张照。酒过三巡之后,黄领导故意连声叹息说:“当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岳阳楼记》,邵竦刻木屏之上,称为天下四绝。如今岳阳楼有人重修,可《岳阳楼记》却无人重书了”。张照一听便急了说道:“谁说没人重书,本官倒愿意试一试”。

岳阳楼木屏


黄凝道的激将法奏效了,他赶紧拿出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张照趁着酒意挥毫泼墨,写下了《岳阳楼记》。随后,黄宁道挑选了十二块上好的紫檀木料做屏,让工匠将张照写的《岳阳楼记》雕刻在上面。

如今,这一雕屏被镶嵌在了岳阳楼二楼大厅里。从《岳阳楼记》的雕屏上面,我们能看到张照采用了四种书法。开篇介绍滕子京的近况以及岳阳楼,他用正式的楷书。中间写景的时候,用飘逸的行书。后面发散性的议论,改用正规的行楷。最后的落款,他选用了有特色的草书。这不仅体现了张照书法的功力,同时也看出他书写过程中对《岳阳楼记》的那份崇敬之情。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鞠躬尽瘁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岳阳楼也因范仲淹所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而天下闻名。历经风雨沧桑的岳阳楼,至今仍吸引着人们登楼远眺,追忆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