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树人,出生于浙江绍兴。这样看似比较普通的介绍,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意味深长。民国时期的一代风云人物,甚至被誉为民族精神思想的脊梁。我们都经常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他就是毛主席口中最硬的骨头—鲁迅。这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旗手和斗士至今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都知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伟大的人物往往都是从挫折,失败,逆境中迎难而上的,虽然这过程十分坎坷,但这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很多人选择中途退缩,这就是你和鲁迅先生拉开差距的开始,慢慢地变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鲁迅算是一个寒门士子,和今天的绝大多人出身没什么两样,甚至更加穷困潦倒。让我们来看一下,鲁迅先生,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变成一代大文豪。


青年鲁迅

鲁迅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祖父周福清原本是进士,先是在浙江省当知县,后来又到了京城当官,所以他们家的生活本来很优越的,周围的人也很羡慕。小时候的鲁迅聪明灵巧,很讨人喜爱,大人们都叫他“胡羊尾巴”,意思是小而灵活。如果生活能一直一帆风顺该有多好,可是到了鲁迅十二三岁的时候一切都变了。生活一落千丈,亲人正在受着病痛的折磨。这时的他没有退缩,勇敢的把责任扛到自己身上,频繁出入药铺抓药,即使是周围人整天对他白眼相待。鲁迅还曾借住过亲戚家,被人叫做“乞食者”。童年的这段经历,让鲁迅印象深刻,看清了很多世态炎凉。就像他曾经说的一句话:“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路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从此他更加刻苦努力,用功读书,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的日子里。这期间鲁迅的日子并不好过,20岁左右却“没有余钱制衣服,以至夹裤过冬,棉袍破旧得可怜,两肩部已经没有一点棉絮了”。然而他连这种自尊和面子都没办法顾及了,因为他已经连肚子都填不饱了。经常食不果腹,用辣椒拌饭吃。长期营养不良让他身材矮小,还落下了长期的胃病。虽然物质得不到保障,但是精神可谓是收获颇丰。后来他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毕了业。可见一个人身处困境不可怕,一个人贫穷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边抱怨着却又不想着进步和改变,这种精神上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

留学的鲁迅

后来,一切开始朝好的方向发展,他先是考取了去日本的公费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在日本,鲁迅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看到国人的思想封建,心里不由产生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这时他就意味到救国要从国人的精神思想去救,才能治标治本。他曾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所以他只有用这种必要的偏激来打破禁锢、激活思想。所以有了后来的弃医从文。1909年鲁迅才回国,这个时候他已经29岁了。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太好。值得一提的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在日本已经和羽太信子结了婚,这时还需要鲁迅的资助。

此时,蜗居在绍兴老家的鲁迅处于没钱又几乎是失业的状态,难道要碌碌无为嘛,他无时不刻在想着离开绍兴,找一份工作。此时机会来了,鲁迅遇到了他的贵人———蔡元培。于是,他跟随蔡元培来到北京,开始了14年的北漂生涯。在这期间,不仅文学上颇有建树,写出了著名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优秀作品;经济上也得到了突破,他的职位升到了教育部佥事,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工资也由最开始的60银元逐渐涨到了300银元。在北京买下了两套房子,一处大宅院,一处小宅院。在钱方面鲁迅从来不自命清高,他深知钱的重要性,他说:“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觉得,钱——高雅的说吧,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后来他让周作人一家、周建人一家和母亲以及朱安都接了过来,他还雇了几个佣人,就这样他们一家人也算过上了其乐融融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鲁迅和弟弟周作人闹翻了,还大打出手。不知道是不是想霸占大宅院,羽太信子竟然诬陷鲁迅偷看她洗澡,而周作人一向怕妻子,相信了她的话。后来鲁迅和周作人这对兄弟也不再有往来。目前学术界认为:周作人的太太羽太信子在他们之间挑拨离间。

鲁迅的感情史又是怎样的呢。在那个年代,一般是父母之命。到了一定年龄,父母会帮忙拖媒提亲。鲁迅也不例外,被赶鸭子上架,在母亲的授意下。和朱安匆匆的结了婚。这场婚姻注定失败的,因为没有爱。比较传统的朱安和思想先进的鲁迅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对于向往自由、平等的恋爱,朱安这种卑微、讨好的姿态,鲁迅是看不起的。他曾不止一次地对朋友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他没有像徐志摩一样狠心,和朱安离婚。鲁迅是爱情至上的,他觉得不爱就是不爱,一开始就放弃了改变朱安的思想。虽然他辜负了朱安半辈子,但是他自己何尝不是在忍受着旧社会强加给他的这一切。

鲁迅一家人

在饱受煎熬之际,他遇到了自己的知音———许广平。刚开始,他们用问题解答问题的方式书信交流,至此,一发不可收拾,频繁交流,感情迅速升温。此后他们频繁的通信,感情也逐渐升温。鲁迅从许广平身上感受到了青春的气息,他那因长期的单身生活所导致的偏执、可憎的性格也慢慢改变了。然而,面对爱情,鲁迅先生居然也有不自信的时候,他说:“异性,我是爱的,但我一向不敢,因为我自己明白各种缺点,深怕辱没了对手。”但最终在许广平的坚持下,两人在上海同居,那一年,鲁迅46岁,许广平28岁。两年后,生下了儿子周海婴。值得一提的是,一度出现了难产的迹象。当医生为此征求鲁迅的意见时,已经48岁的鲁迅不假思索地说:“留大人。”... ...一个人爱不爱你从他对待你的态度就知道了,就像鲁迅对待朱安和许广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鲁迅几乎不和朱安说话,对她不闻不问,却与许广平几天一封信的联系着,从生活琐事谈到对时事政治的看法,并且在信中溺爱地称呼许广平为小刺猬、乖姑、小鬼。“你要是爱谁,便没命的去爱他;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鲁迅在《爱之神》中的这句话总结了鲁迅先生怎么看待恋爱与结婚的。在她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很痛苦,有足够多的爱才能过好婚姻生活,为了追求自由的恋爱可以义无反顾。

鲁迅朋友圈

那么鲁迅作为民国第一大文豪,他的人脉肯定很广。鲁迅的朋友圈是很壮观的,宋庆龄、胡适、蔡元培、林语堂、郁达夫、萧红、史沫特莱、内山完造等都是他的朋友,从文化界、教育界横跨到了政界和军界。那朋友眼中的他是啥样的呢。生活中鲁迅先生是一个幽默、爱和朋友开玩笑的人。鲁迅还有个小他20岁的朋友川岛(章廷谦笔名),因为他留了个学生头,鲁迅就叫他“一撮毛”,每次见面他都要甜甜地叫一声:“一撮毛哥哥。”然而,鲁迅先生更大的特点是认真,对不同意见会毫不犹豫的指出。由此,被他得罪的人不在少数。尽管如此,他还是收获了自己的人生知己———瞿秋白。两人一见如故,互相赏识对方,志同道合。鲁迅先生的交友选择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思想要一致,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如果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志不同则不相为友。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鲁迅似乎太过于理智和冷酷,然而鲁迅明明也可以选择和林语堂、钱玄同他们一起品茶、赏花,过着悠闲的生活,但他依旧选择了最难的革命。不然这也不会铸就了民国时期的第一大文豪,被誉为名族精神思想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