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发明是人类的一项重大成果,它诞生于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时35分,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基蒂霍克,一个名叫奥威尔·莱特的机械师,成功地驾驶了一架用12马力活塞发动机驱动的飞机飞行了36.58米、留空时间12秒。从此,莱特及其兄长二人被公认为是固定翼飞机的发明者。后来,航空工业的巨大进步,使飞机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这是人们不断探索研究的结果。

提高速度,是飞机诞生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莱特兄弟最初的飞行,时速只有48.3公里。10年后,飞机速度就提高到了时速200公里。但是由于早期飞机所使用的的动力为活塞式发动机,这给进一步提高速度带来巨大障碍,到二战时,活塞式飞机一般时速不超过700公里。想要使飞机速度得到真正提高,那是使用喷气式发动机以后的事了。

1947年10月14日,美军耶格尔上尉驾驶X-1型喷气式研究机,速度首次突破音障(马赫数M为1,即每秒约334米)。1953年11月20日,美国飞行员克罗斯菲尔德驾驶D-558-II型研究机,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约2万米的高空,速度达到了2138公里/小时,超过2倍音速。1976年,美国SR-71黑鸟侦察机创下了4064公里/小时的速度记录,至今仍然保持着。

在1919年6月,飞机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用时16小时27分,而1974年9月1日,詹姆斯·沙利文驾驶SR-71飞机跨越大西洋仅用1小时55分,可见飞机速度提高幅度之大。

飞行高度也是飞机的重要指标之一。莱特兄弟首次飞行时,离地最高仅为3.66米。10年后这一指标提高到6150米。1938年10月22日,意大利飞行员驾驶活塞式双翼飞机爬高到17083米,这一成绩至今仍然是这种飞机的世界记录。1977年8月31日,前苏联飞行员亚历山大·弗多托夫,驾驶米格-25歼击机创下了靠自身动力飞行的高度世界记录——37650.12米。

对飞机来讲,更强包含了许多含义,表现为多种素质的体现,包括航程、续航时间、运货量(载弹量)等具体内容。1986年12月14日,美国旅行者号飞机在空中连续飞行了9天,绕地球一周,航程达40251.8公里。对运输机来讲,它的强体现在载重能力上,前苏联安-225型运输机无疑是冠军,它的最大起飞重量达600吨,最大载货量为250吨,其中曾经包括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对作战飞机来讲,它的强,体现在作战能力上。一战中德国的福克式战斗机,首先装备射击同步协调器,让子弹从螺旋桨间隙射出,在作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击落击伤了对手大量没有这种装置的飞机,被称为福克灾难。二战时前苏联的伊尔-2攻击机,以其强大的突击能力,被认为是二战中最好的对地攻击机,是著名的坦克杀手。苏军称为飞行坦克,德军称之为黑色死神。

美国的B-52轰炸机载弹量27吨,它在越战中进行的地毯式轰炸,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而美国B-1B轰炸机载弹量竟达到56吨,是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轰炸之王;俄罗斯苏-27战斗机高难度的眼镜蛇机动动作,展示了其优异的机动能力和可操纵性。八十年代后,美国F-117、B-2等隐身飞机的出现,又体现出作战飞机强的另一方面。

当然,高度和速度并不是飞机永远追求的目标,新一代机型强调的是多种性能的协调发展,高和快只是其中一部分,总体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将有赖于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