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面自干”成语,字面意思就是:人家往你脸上吐唾沫,不要擦掉,而是让它自干。喻指受了侮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这典故出自于《新唐书·娄师德传》,为唐代娄师德留下的千古“绝唱”。元代许奎将其收入了《忍经·劝忍百箴》之中,与众多先哲们相映成辉。

娄师德,唐朝高宗、武则天两代的大臣。身居高位数十年,屹立不倒,娄师德的内功,全在一个“忍”字。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又曰:“君子无所争。”娄师德的“忍”,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同时也深藏着处世的智慧。在那个奸佞酷吏横行的年代,娄师德被高宗、武则天所赏识,却并没有受到奸佞酷吏的致命迫害,没有被打残整垮,即使脸面上十分难堪,但他都能从容应对,这与他的宽厚忍让是分不开的。

“唾面自干”是娄师德留给我们的忍让经典佳话,反映出面对世间丑恶而忍到极致,便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灿烂。当然,这是需要一定功夫和定力的。这经典诞生的背景是人在江湖,春风得意,必然有人嫉妒,何况在高层不胜寒的官场呢!唾面自干经典是怎么来的呢?

娄师德的弟弟要到外面去做官,他特意嘱咐弟弟说:“我得到陛下的厚爱,导致很多人在陛下面前诋毁我,你现在去外面做官,一定要处处学会忍让。”他的弟弟回答说:“是的。就算别人把唾沫吐到我的脸上,我也不会发作,只是把唾沫擦掉就算了。”娄师德却说:“这正是我所最为担心的地方。有人唾你,是因为他发怒了。你如果把口水擦掉,说明你心中不满,对方心里就会更加生气。当你被别人吐ロ水时,一定不要擦掉唾沫,而是让它自己干掉。”于是,“唾面自干”成语诞生了。

其实,“忍”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忍”不但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娄师德的忍让,是胜过韩信“胯下之辱”的,不失周文王和孔子应对人生患难的风范。周文王被关在羑里时而演绎《周易》,好像没有羑里这块地方;孔子被围在陈国和蔡国,却弹琴唱歌,好像没有什么陈国和蔡国。韩信当时还是个穷小子,而娄师德已经身处高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依旧遇事谨慎,与人处处和而谦让。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采取“躲避咬人狗,远离垃圾人”相应对。

有一次,娄师德和权臣李昭德一块入朝。当时两个人的官职相当,但李昭德为人傲慢无礼,处处自以为是,与人相处如刺猬,遇利是狮子,遇名是恶狗。李昭德看到娄师德身体肥胖,行动缓慢,就嘲笑娄师德说:“今天真倒霉,遇到你这条耕地的蠢牛,扫了我的雅兴,也耽误了我的时间。”娄师德听了,并没有反驳,反而自嘲道:“是啊!我不耕地,谁来耕地啊?”这正是:宁和好人争高下,不与烂人说句话。

在《忍经·劝忍百箴》中,娄师德与众多先哲们相聚,在居家之忍、做官之忍等众多事例中,展示了“忍”的境界和修养。古人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对无常的世事保有一份平和、通透的理解,才能获得达观而坦荡的人生。忍让是需要涵养的。

娄师德巡视并州时,在驿馆与下属一同吃饭。当他发现自己吃的是精细的白米饭,而下属吃的却是粗糙的黑米饭,便把驿长叫来,责备道:“你为什么用两种米来待客?”驿长连忙解释说:“由于时间紧迫,一时没那么多白米,只好给您的下属吃粗食,是属下的错。”这时的娄师德却说:“是我们来得太仓促了,导致你来不及准备。”然后,他命人将自己的吃食也换成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