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便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等观点,而且,在政治运行中,为了实现统一、维护统治,不乏团结联合政治、社会、民族、宗教力量的统战实践。



01

盟津之誓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结盟、会盟不胜枚举,例如吴蜀联盟、宋金联盟等,而“盟津之誓”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引致朝代更迭的结盟。

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激起民众不满。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姬发率军在盟津誓师,决意伐纣。各地诸侯和部落首领800人闻讯前来,一致认为“纣可伐矣”。周武王因行军至盟津途中,见“白鱼跃入王舟中”“有火自上复于下”,认为灭商时机未到,因此还师暂退。两年后,周武王再度率兵,遍告诸侯“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并与各路诸侯再次在盟津会师,周武王作《太誓》,怒斥纣王暴行,号召诸侯“共行天罚”,讨伐商纣。

两次盟津集会结盟,发出了兴周灭商的动员令,确立了周武王的盟主地位。牧野之战,商军溃败,周武王率领的联军大获全胜,创立周朝。

牧野之战

02

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是“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大争之世,“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一统局面已经名存实亡。七雄并立,征伐云起,战国后期,“合纵连横”的施政策略在各国盛行,合纵是指“合众弱以攻一强”,即齐、楚、燕、赵、韩、魏等国联手对抗秦国;连横是指“事一强以攻众弱”,即依附秦国进攻其他弱国。公孙衍、苏秦、张仪等都是当时著名纵横家。

历史上,合纵攻秦的战争共有5次。公元前318年,秦惠文王时期,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等国合纵攻秦,但出战时,燕国和楚国按兵不动,驻军观望。联军为秦所败。公元前298年,秦昭襄王时期,孟尝君发动齐、韩、魏等国合纵攻秦。联军攻入函谷关,秦国战败求和。公元前287年,秦昭襄王时期,苏秦发动齐、赵、魏、韩、燕等国合纵攻秦。联军抵至函谷关外,秦昭襄王主动宣布取消帝号,归还魏国、赵国的城池。联军未与秦军交战而撤退。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时期,信陵君发动魏、赵、韩、楚、燕等国组成联军大胜秦军。联军攻至函谷关,秦国坚守不出,联军撤退。公元前241年,秦王嬴政时期,庞煖发动赵、魏、韩、燕、楚等国合纵攻秦,遭遇秦军主力,联军以失败告终。


因为各国实力不一、利害不同,合纵联盟并不是铁板一块。联盟是短暂而松散的,各国相互攻伐,其间甚至也穿插着各国迫于形势的连横,直至秦王嬴政横扫六合,建立秦朝,形成天下一统的格局。

03

和亲


和亲是中央政权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联姻。这种施政策略是通过联姻的方式将政治关系亲情化,进而缓和或促升政权之间的关系。



王昭君出塞


和亲始于汉高祖以宗室女嫁匈奴单于,后有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突厥、吐蕃、回鹘、吐谷浑等和亲,宋代契丹与党项李继迁和亲等。其中,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被传为佳话。汉元帝时,王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为宫人。当时,汉与匈奴经过百余年战争,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朝见汉元帝,愿为汉氏之婿,于是汉元帝将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以结和亲。文成公主是唐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嫁于吐蕃松赞干布。入蕃时,松赞率兵亲迎,唐室带去了书籍、经像、种子、工具以及工匠等等。文成公主在吐蕃40年,对增进唐与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大有贡献。


文成公主


和亲对缓和民族矛盾、巩固中央政权统治起到一定作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体现了和合共处的政治理念。

04

羁縻


“羁縻”是中央政权对境内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区域实行的管理方式。古人将马络头称为羁,将牛靷称为縻,因此用羁縻表达系联、笼络、管理之意。



《史记》记载,早在夏朝时期,中央政权已经对少数民族实行“因其故俗而治之”的政策。唐朝设立羁縻府州,使少数民族既臣属于中央政权,同时又享有较大的自治权。元朝在各民族聚居区实行世袭其职、世守其土的土官之法,利用当地民族首领治理当地事务。明代正式演变成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土司制度。


羁縻是以少数民族接受中央政权统治为前提,其具体内容是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充分体现了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认可与尊重,正确处理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既加强了少数民族与中央王朝的联系,又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安定、繁荣和统一。

05

互市


张骞出使西域

互市是中央政权开展对外贸易或同边境民族间的贸。

汉初,中央政权便开始同南越和匈奴通商。魏晋以后,又称“交市”,西北陆路贸易更加繁荣。隋代在西北边境设交市监,唐贞观六年(632年)改称互市监,沿边设互市场,以马市为主。宋、辽、金、元在边境设榷场互市。宋咸平五年(1002年),在灵、夏二州番族屯聚的赤沙川、橐驼口,分别开设定期的市场。景德四年(1007年),宋朝正式设置保安军榷场,与党项开展贸易。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和议后,开设保安军顺宁寨、镇戎军高平寨两个榷场,与西夏进行互市交易,宋主要输出丝绸、瓷器、漆器、茶叶等货物,西夏主要输入牲畜及畜产品、药材等货物。

宋还以茶、盐等同边疆各族换马,北宋初设置市马务,掌管向西北少数民族买马事宜。清代与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贸易,由理藩院和当地将军、大臣及各旗札萨克管理稽查。内地商人领有理藩院票或当地该管衙门的执照,即可前往贸易。张家口、伊犁等处均为重要的互市点。

互市的盛衰与政治、军事斗争密切相关,对维护中央政权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同时,各民族之间通过互市开展经济交往,促进了物资交流和人员往来,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