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郊西南,北倚娄山,南临乌江,是贵州西部一座雄关险隘。这里古为川黔水陆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这里时,国民党军凭借娄山关天险,大举进犯红军。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在这里打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娄山关战役。

娄山关战役是长征途中唯一的一次山地运动战、阵地防御战和歼灭战。娄山关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的“围剿”,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奠定了基础。

战斗背景

1935年1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境会师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围剿”,中央红军于1935年2月18日至23日离开川陕苏区,踏上了长征之路。红军共经历大小战斗150余次,其中有两次重大战斗。一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四渡赤水战役;二是娄山关战役。

娄山关地形

四渡赤水战役后,国民党军把红军的主要进攻方向调整为川南和黔西北地区。为集中兵力消灭贵州军阀王家烈的主力,避免在遵义地区与中央红军决战,国民党军调集10万余人分三路向遵义地区进犯。蒋介石命令中央军李济深部和川军杨森部分别向娄山关、赤水一线运动,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娄山关、赤水之间。

战斗经过

娄山关位于遵义西南20余公里,北倚娄山,南临乌江,为一座雄险的关隘,是黔北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与遵义之间的鸡心岭、桐梓县城、播州区、仁怀县城等地相距不远,均为战略要地。

娄山关战役前,毛主席对敌情、地形、气候等方面的情况作了周密细致的分析,他还对如何打娄山关进行了具体部署:“娄山关周围的地形不利于我们打攻坚战,只能打伏击战。我们要充分利用娄山关周围的地形特点,充分利用娄山关周围的险要地势,把敌人引过来。”

战斗开始后,红十三团在彭雪枫的率领下对娄山关发起正面强攻,以猛打猛冲的突袭手段发起连续的攻势,红十三团出其不意,成功抢占娄山关侧翼的鸡金山,柏辉章闻讯马上让麾下第10、16团驰援娄山关,16团在点鸡金山发起猛烈攻势,试图重新夺回阵地,双方展开六次冲杀,最终黔军16团败下阵来。

彭雪枫将军

红十三团在猛攻了一天后,25日夜,红12团马上接替13团,立即对娄山关关口发起攻势,黔军败下阵来,退往娄山关以南的黑神庙。

2月26日清晨,黔军集中第4、6两个团的兵力对娄山关发起攻势,试图重新夺回山口,红12团居高临下,击退敌军多次进攻。此时彭德怀命令红10团、13团迂回至于板桥镇一线,与红1军团一部进攻板桥镇,而红11团已经迂回到板桥镇与遵义之间的高坪大桥一带。

27日,红1师击溃黔军守城部队,于黄昏时分占领遵义新城。当夜,红三军团攻占遵义老城。28日晨,红军与敌中央军激战,歼灭吴奇伟59师、93师大部,将其赶到乌江以南。从二渡赤水到二占遵义,中央红军五天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以3万之众,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约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战斗意义

娄山关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唯一的一次山地运动战、阵地防御战和歼灭战,对粉碎敌人“围剿”,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

战役中,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指挥中央红军采取以部分兵力主动出击与以主力部队积极防御相结合的战术,灵活机动地进行战斗。

在战斗中,红军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英勇善战,不断取得胜利。同时也锻炼了部队的战斗作风和战术水平。

战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总结这次战役的经验教训,认真研究了敌情和地形特点等情况。为中央红军后来长征到达陕北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