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下过:“行在杭州,环城诸水,有石桥一万二千座,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华贵的天城”。杭州自隋代以来,就是这样一座水运之城;有水便会有桥,而桥则是演绎水的语言。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最富盛名的便是断桥,始建于唐朝。唐代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出现“断桥荒藓涩”。今日的断桥,是1941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经修饰。为什么明明完整没有断的桥,却叫“断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断桥的名字由来。

断桥



名字由来一:段家桥

传说从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安全。 桥头住着一户姓段的人家。夫妻二人生活淳朴,男人靠西湖捕鱼为生,妇人则在门口摆个酒摊,卖自家酿的酒。但酒味不佳,生意清淡。

一天晚上,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着褴褛,风尘仆仆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请求留宿一晚。段家夫妇心地善良,热情的接待了老人。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甜醇无比,香气扑鼻。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飘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使被称为断桥。

水墨断桥


断桥


名字由来二:断桥残雪

每当雪后初晴,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 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南巡,御题“断桥残雪”为十景之一并刻碑。使得“断桥残雪”这一景致更是家喻户晓,断桥便流传下来。


宝石山上远眺雪后断桥


名字由来三:堤断桥不断

第三种说法就比较简单了,因为由平湖秋月开始的白堤全长1公里,到了这里,就终断了,所谓堤断桥不断。这座桥就因此得名。


白堤


白堤春景

以上3种断桥名称由来的说法,在杭州广为流传,无论是赋予劳动人民向往真善美的传说,还是文人骚客那种文化意境,更或是许仙白娘子浪漫的爱情。在西湖,简简单单的一座桥,背后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西湖的美不仅在于优美的风光,更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阳春三月,天光正好,让我们相约西湖,来探索杭州更多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