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唐朝官员和诗人,世称“韦苏州”,后人将“王孟韦柳”并称,可见其诗水平得到公认。
韦应物给人印象最深、最牛的是大器晚成,他青壮年时是一位典型的纨绔子弟,曾当过皇帝的侍卫,过着锦衣玉食、吃喝嫖赌的生活。
中年后家境衰落,此时他才立志要好好读书,并开始学写诗,经过一番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由一名浪荡子变成一代诗坛大家和享誉一方的地方大员,从而名播四方,流芳百世。
那韦应物写过哪些好诗?其中水平最高的是哪8首,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解析并分享好诗给大家欣赏。
第8名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冯著是韦应物的好友,是一位有才有德但仕途失意的名士,他在长安谋职时曾和韦应物相识。后来冯著辗转南方数10年,但始终郁郁不得志,无奈只得再次返回长安,恰在此时他和韦应物重逢,于是韦应物写了这首赠诗给他。
这首诗表达的是韦应物对失意沉沦的冯著的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对世事无常之感慨。
全诗用语自然,笔调亲切而含诙谐幽默,细读来方显情真意切,情谊绵长,透着作者对冯著的理解和关心。“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暗含同病相怜之情。
第7名 《闻雁》
故园眇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这首诗作于韦应物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期间,他在秋雨之夜、思乡正切之时,忽然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雁叫声衬托着思乡之情,此情愈深。韦应物思绪涌动,有感而发,写了这首五言绝句。
此诗短小精悍,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深,读来满满的全是远游之人真切的思乡之情。
第6名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宅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这首诗作于寒食节,是韦应物赠给京师诸位弟弟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寒食节韦应物独居异乡,身处冷宅,倾听流莺之啼,触景生情,想起京师的亲人们,写下这首饱含相思之情的诗。
这首诗最后一句“杜陵寒食草青青”运用了很经典的“以景结情”手法,情融于景中,思念之情更深,诗意更盛。
第5名 《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首诗是韦应物寄给外甥卢陟的,题目中的“简”就是“寄书信”的意思。
此诗“先抑后扬”,前半部分很压抑,韦应物写自己身似浮萍、飘荡世间、知己难寻,在碌碌无为中蹉跎了岁月,暗淡了心性。后半部分笔调开始阳光起来,先写大自然的美好,后写自己还有诗酒相伴,足以慰藉一生。
要注意此诗尾句是“可以慰风尘”,一定不要错写成 “足以慰风尘”,“足以慰风尘”是网络流行语,在韦应物的原诗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第4名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在淮水边遇到10年前的梁州好友时,此诗既有相逢的喜悦之情,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概况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出自然,结构严密,情意曲折,韵味悠长。尤其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最为精彩,概况了分别10年间繁杂的世事人情,满满全是诗意,读来带给人很多感慨。
第3名 《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秋夜赠给好友丘员外的,寄托对隐居朋友深深的思念和仰慕之情。
此诗语淡而味浓,言短而情深,格调清新雅致、安闲恬淡,带给人无限的诗意美。尤其“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一句意境深远,堪称神来之笔,令人赞叹不已!
第2名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样,是“折腰体”七言绝句,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
此诗如同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优美风景中透着闲适和淡雅,历来备受推崇。据说韦应物去世很多年后,仍有很多诗人因这首诗慕名而来,专门探寻滁州西涧之所在,但最终都无功而返。
滁州西涧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唯留下此诗见证当时那景、那情、那人,“滁州西涧今何在?诗传当年韦苏州”,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第1名 《答李儋》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诗是韦应物写给好友李儋的。李儋,字元锡,曾任殿中侍御史,是韦应物的好友,他因为韦应物此诗而名传千年。
韦应物此诗最大特点是真挚感人,“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一句又饱含忧国忧民之情,读来令人泪目。
尾联“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结的优秀,以景代情,情景交融,作者对好友的思念和期待溢于言表,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此诗排在榜首实至名归。
韦应物最经典的8首诗分享完了。我感觉韦应物写诗的特点一是满含深情,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二是乐山乐水,无愧于“王孟”之后著名的山水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