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为什么偏向于司马懿,抹黑诸葛亮,说他能力一般呢?

其实,这和这本书的成书过程有直接的关系。

《三国志》这本书的作者,陈寿,他在三国时期,曾经在蜀汉当过官。

后来,蜀汉不是被曹魏给灭了嘛,是蜀汉的皇帝刘禅主动投降的!

蜀汉没了,陈寿就下岗了,回老家种地。

再后来,曹魏又被西晋王朝给取代了。

陈寿就到西晋王朝的首都,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去谋了一个官职,什么官呢?

国史馆的编撰人员,就是专门负责撰写史书的。

到了公元280年的时候,西晋王朝消灭了孙吴,彻底统一了全国。

陈寿就开始,写一本专门反映三国时期历史的书,就是后来的《三国志》。

因为陈寿他就是那个年代的人,很多东西他都经历过或者亲眼目睹过。

所以,《三国志》这本书,相对比《三国演义》来说,内容要真实可信。

研究三国历史,这本书也是首选的史书。

但是,陈寿是西晋王朝的官,西晋王朝的皇上是谁呀?

是司马懿的亲孙子司马炎呀!

那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在写司马懿和诸葛亮决战,以及他们俩谁的能力强这方面,他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一下了。

司马懿和诸葛亮是对手,如果陈寿把诸葛亮写得特别厉害特别有才华,那就会显得司马懿没本事,那你这不是贬低当朝皇帝的亲爷爷吗?

而且当时西晋朝廷的文献资料中,有一封司马懿写给他三弟的信,信里面说,诸葛亮喜欢用兵,但是没有应变能力。

所以,当陈寿在写诸葛亮传的时候,就肯定要参考司马懿的这封信。


但是,陈寿毕竟是史官,史官的责任就是要如实地去记载历史,在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身安危的面前,陈寿也是犹豫了很久。

他就在那句话前面,加上了一个“盖”字,意思是可能,可能诸葛亮不太擅长快速应变吧。

这背后的含义应该就是,我不确定,我听司马懿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