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8年西域诸国来朝,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李世民拥有雄才大略,做事果断有胆识,但能够宽厚待人,礼贤下士。其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终其一生励精图治,重用贤臣,开启大唐盛世。

李世民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大力改革科举制度,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奠定了其统治基础。在经济上重视农业发展,大力扶持,鞭策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在民族关系上,对所有民族一视同仁,使民族关系融洽,促使了民族大团结。李世民的功绩与历史地位是超然的。

综合能力在历代帝王中,也是极为出众的。军事上,政事上他皆独领风骚,但人无完人,他身上有一个污点是洗不掉,摆脱不开的。那便是杀兄逼父退位的玄武门之变。

看清局势,起义反隋唐

隋末,苛捐杂税,统治者荒淫无度迫使农民起义。地方官僚见此情景乘机起兵,一时间烽烟四起,各大势力逐鹿中原。

李世民与革职下狱的晋阳县令刘文静堪称知交,二人一番交心相谈,觉得现王朝已摇摇欲坠,隋炀帝猜忌弑杀,继续这样,恐自身难保。

一番审时度势之后,李世民果断决定起兵谋反,那年李世民才19岁。

随后便展开行动。劝说一直举棋不定,犹犹豫豫的李渊起兵反隋,以图天下。李渊也因李世民的坚持,终于下定决心起兵。

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七月,见时机成熟,李渊与李世民迅速自晋阳起兵,带领3万大军打着“隋炀帝听信谗言,杀害忠良(檄文)”的旗号向长安杀去。

在古代封建社会,事事讲究个礼法道义,哪怕在当时社会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起义此等大事,在百姓看来依旧是贼子做派,但又因李渊与隋炀帝杨广的关系颇有渊源。

这让他们的起兵顺利了不少,李渊成功抵达长安后,架空隋炀帝,使其成为没有实权的“倒台皇帝,拥立懦弱的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

在李渊的操作下,李渊被进封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很显然,杨侑就是让其大业名正言顺的一个棋子。

次年三月,隋炀帝外出巡游到江都时被杀,同年五月,李渊瞅准时机,废旧立新,登基为王。随后便下令册封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征战四方,平定天下

公元617年,薛举乘隋朝风雨飘摇,便拥兵自重,于秦州称帝,自称西秦霸王。薛举趁李渊刚刚立国,根基尚不稳固,便大举发兵进攻关中。

公元618年,秦王李世民受命讨伐,但忽然身患疾病,将军队交给部下治理。但其部下贪功冒进。结果兵败浅水原。李世民被迫还军长安。高墌城也落入了薛举手中。

薛举想趁此士气大涨时,直取长安。却因病去世,太子薛仁杲即位。李世民再次挂帅讨伐,李世民整兵出发,在抵达高墌城后,发现薛仁杲坐镇城中。薛仁杲派大将宗罗睺出城迎敌。

李世民因地制宜。决定采用足下深沟高垒、坚营不战的战术。好似温水煮青蛙,与其慢慢消耗。

待相持两个多月以后,薛仁杲兵粮早已耗尽,军心涣散。李世民见战机已到,便派部将在浅水源附近排兵布阵。

宗罗睺早已被磨光了耐性,见唐军有所动作,没做太多推演。便迅速出兵浅水源,不出意外地与唐军陷入了苦战。

李世民静等宗罗睺筋疲力竭后,便带数千精锐从唐营后卫中杀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很快便将宗罗睺斩于马下,并趁此机会包围了高墌城。

宗罗睺死后,薛仁杲无异于被砍了左膀右臂。在当天夜里,守城的人纷纷向唐军投降。见此情形,薛仁杲自知不敌,很快地也向李世民投降,西秦国就此灭亡,陇西一带归唐朝所有。

公元619年,向东突厥称臣的“定杨可汗”刘武周在东突厥的推动下,便任命宋金刚为领头大将,径直南下进攻由齐王李元吉镇守的并州。

李元吉并无治军之才能,连连大败。无奈向李渊求助,但派来援助的大将也无出众的军事才能,以至于唐军接连战败,并州全境几乎被刘武周所侵占。

李世民再次临危受命,挂帅上阵。公元619年11月,李世民自龙门渡河后,沿用之前的战术,在柏壁练兵屯兵,加固防御工事,与宋金刚展开了对峙。

此次相持半年后,宋金刚兵粮耗尽,不得不撤兵逃走。李世民当机立断,率兵追击宋金刚,李世民不分昼夜地追击,一路长歌,势如破竹。连破宋金刚两次防守。

刘武周闻败无比惊惧,便放弃并州撤回马邑,李世民便一举收复并州。刘武周和宋金刚兵败后投奔东突厥,被其杀死。此战为柏壁之战。

李世民用其出色的军事能力,独到的用兵战略。以数千精兵打破十几万夏军,生擒窦建德。这也使王世充再无抵抗之心,主动投降。

接连收复河南河北,为唐朝统一整个北方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古无情帝王家

李世民不断地立下赫赫战功,班底雄厚,且在朝廷中的威望日益增高。身为太子的李建成感到李世民是个巨大的威胁。他便未雨绸缪,提前打击李世民。誓要将这个最大的威胁除掉。

就这样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不断加剧,李建成不惜冒着祸乱后宫的风险,不断收买后宫嫔妃,让其在李渊耳边吹枕边风,道尽李世民的不是。

成功让李渊听信谗言,与李世民产生了隔阂,亲情纽带越来越淡。但李世民的地位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也是开国之功臣。

就算父子离心,实质上还是无法再动摇李世民在朝堂中的根基。

李渊随着年龄的增长,立长立幼的问题上始终摇摆不定,优柔寡断。再加上其承诺过事成之后立李世民的消息被李建成知晓。最终这让暗流涌动的矛盾,被摆到了明面上。

帝王交接只有血缘或者暴力争夺这两条路可走。很显然,李建成选择了后者,他联合李元吉,决定在下次李元吉出征的饯行酒宴上找机会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得到消息后,本还对亲情还抱有一丝希冀,一时难以接受。虽深陷争储斗争中,但未曾想过要取他人性命。

但李世民向来杀伐果断,很快冷静下来,决定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当晚便召集了自己的智囊团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谋划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李渊召见李世民,把傅奕上奏的密奏给李世民看,其奏道:“金星现秦地,秦王当拥天下。”

见此情形,李世民乘机密奏李渊,说要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而且说:“自己本没有对不起他们,他们却要置自己于死地。就像是要给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一样。”

李世民还表示:“如果今天我死了,灵魂到了黄泉,如果见到了王世充那些乱臣贼子,实在会感到羞耻!”


李渊看着李世民字字泣血的李世民,面露震惊,其心中也是明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不能再有所差错,便让李世民与李建成第二日一同进谏。他欲亲自审问。

张婕妤暗中得知此事,便急忙告知李建成。李建成心下一惊,急忙把李元吉召来商议此事,最终二人决定先进入皇宫向李渊表态。

却不料自己的亲信居然被李世民策反了。此人就是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因此宫内禁军已经全部倒向秦王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时还毫不知情,还以为宫中都还是自己人,没有任何怀疑地就进入了紫禁城。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等不知情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时。来到临湖殿时忽然察觉到了些许变化,便不做迟疑,立即调转马头,准备先回去,再商议对策。

此时,李世民忽然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本就在心里打鼓,被这一叫顿时心慌,没多想便先张弓搭箭向李世民射去,一时间剑拔弩张。

但李元吉由于心急,接二连三地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出多远,以至于一箭未中。

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决绝一箭正中其眉心。李元吉也死于尉迟恭的剑下。并成功阻击了为太子报仇的队伍。至此,此次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等李渊知道此事,事情早已结束。李世民回禀时说:“太子与齐王犯上作乱,现已伏诛。”李渊无奈。显然现在能继承大统只能是嫡次子李世民。

李世民如愿被立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渊见自己大势已去,只能无奈退位。

626年李世民登基为帝,改国号为“贞观”,其贞观之意为“济世救民”。看得出来,李世民心怀大爱,心系苍生。

只是最是无情帝王家,在极致的权利面前。亲情始终是一种奢望。唐朝李家是如此,历朝历代帝王更替亦是如此。

做为一名合格的帝王,必须杀伐果断,这样才能稳固江山。让百姓远离那战乱之苦,百姓才可安居乐业。

开启大唐盛世,万国来朝

李世民早年时期的经历,让其明白选用人才的重要性。为了改善门阀世家长期垄断仕途的现状。

李世民便昭告天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打破出身资质的限定。力抗打破制度带来的压力。

制度上完善了科举制度,此番举措激励了寒门学子们,那时见此盛况的百姓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李世民扶持下,新科进士不断涌现,李世民喜不自胜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一系列改革后终让李世民得偿所愿。收获大批人才,从而能够给各地输送新鲜血液,让大唐被源源不断地活力充实。

在朝堂上,李世民任用贤臣,不但重用自己身边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亲信,甚至连其父留下的萧瑀、封德彝等大臣,他也一并任用。

举贤不唯亲、也不论家境门第,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得到李世民的青睐。

在求谏和纳谏上的风度也是其一生最大的亮点,虽然贵为帝王,却经常能谦虚听取纳谏。面对魏征的激烈言辞,也能不降罪反而称赞。苏轼也曾说过:“太宗几乎谏近乎圣。”

在李世民这种人格魅力和气度的影响下,大唐变得包容,开放,一片盛世景象。李世民也将君臣关系变得融洽,几乎做到了君臣一体。

公元628-645年,为让王朝长期稳定发展,便向东突厥,吐谷浑,高句丽,薛延陀四国发动战争。并取得成功。唐朝在李世民带领下实现大一统。正式开启了大唐盛世。

李世民远击漠北的进取精神,华夏古代帝王中无出其右者。一生杀伐果断,勤政爱民,用其出色的能力开启大唐盛世。

当然是否能洗清玄武门的鲜血,显然是不能的。杀兄夺位,放在哪里都是说不过去的。他登位也是大势所趋,与其看做是罪恶,不如看做是必要时期的必要手段。

用人伦道德和世俗的角度去评价一个帝王,也是片面的,不全面的。历代帝王中,能像李世民这等感同身受地去珍惜爱护百姓的天子,那真的屈指可数。

并且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究其一生,文治武功,大刀阔斧地改革,开创了大唐盛世,让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堪称千古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