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拜房玄龄为中书令。也就在此时,李世民想起了一个已逝之人,嗟叹不已。

既即位,语房玄龄曰:“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处之。”——《新唐书》

贞观一朝,能够出任中书令的不过数人:房玄龄、宇文士及、李靖、温彦博、杨师道、岑文本、马周、长孙无忌、褚遂良,无一不是国之大才。

让李世民念念不忘,够资本与房玄龄争这中书令的已逝之人,便是薛收。


誓不仕于隋

薛收出身世家,其生父薛道衡官至隋朝内史侍郎。薛收自幼过继给本家的薛孺,薛孺也是入仕于隋,为官清明。

生长在这么一个家庭,薛收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思维敏捷且文笔极佳。薛收与族兄薛德音(后跟王世充)、侄子薛元敬(后与薛收同为“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被称为“河东三凤”,以才华闻名于世。

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文人气重、不知自保的薛道衡被隋炀帝下令逮捕审讯,而后逼令自尽。父亲被逼死后,薛收发誓不仕于隋。


效力秦王府

隋末乱世,群雄并起,李渊于晋阳起兵。薛收听闻后,聚集人马响应,投奔李渊。

说是投奔李渊,但薛收是不是因为房玄龄的原因才去的,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在此之前,薛收与房玄龄就是相识的,其父薛道衡生前与房彦谦(房玄龄之父)也是好友。

有了房玄龄这层关系,薛收顺利地进了秦王府。李世民向薛收询问时政,薛收侃侃而论,纵谈天下大势。李世民大喜,即令薛收为秦王府主簿,兼陕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正五品)。

此后,薛收跟着李世民东征西讨。由于才思敏捷,因而秦王府大部分的檄文布告,都出自薛收的手笔。

房玄龄、杜如晦、薛收,此三人即为秦王府三大军事谋士。


惊艳虎牢关

李世民本身的军事能力杰出,大大小小的战役之中,很少有难以决断之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掩盖了众多将领、谋士的光芒。

这无形之中,也成为了对手下谋士水平的极高要求。李世民决断不了的事情,能是什么小事么?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围洛阳王世充,窦建德引10万大军来援。屈突通、封德彝、萧瑀等人均建议退兵。

薛收力排众议,进言道:“王世充缺粮,我们拖住不打,他就守不久。窦建德精锐尽出,如果让他们会师,窦建德以河北的粮食救济洛阳,我们就不知得打到猴年马月了。为今之计,一方面继续围洛阳,一方面由大王带着精锐以逸待劳攻打窦建德,自然能够克敌制胜,擒获二人。”

这番谋划,坚定了李世民的决心,也成就了李世民“一战擒二王”的盖世军功。仅凭洛阳虎牢之战的这一谋,薛收便足以名垂青史。


进忠言良谏

此后,薛收又跟着李世民平刘黑闼,功封汾阴县男。

武德六年,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与房玄龄、杜如晦特蒙殊礼,受心腹之寄。——《旧唐书》

李世民设“十八学士”,薛收位列其中。从薛收与房玄龄、杜如晦共享“特蒙殊礼”、“心腹之寄”这两个词,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对于李世民的重要性。

薛收的性格,虽不如后来的魏征那般喜欢与李世民叫板,但也时常直言相谏。

李世民攻入洛阳后,才站在隋炀帝极度奢华的行宫里感慨一下,薛收就过来趁机旁征博引一番,借前朝之奢败俭兴,对李世民进行劝谏。

李世民没事喜欢出去游猎,没等他打到几只鸟,薛收苦口婆心的小纸条就传过来了。

可以说,薛收不仅是优秀的军事谋士,也尽到了为人臣子的本分。


惜英年早逝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薛收患病。李世民不停地派人前往问候,又命人用轿子将薛收抬进秦王府中,亲自为其穿衣,与其叙谈往事。

可惜,年仅33岁的薛收等不到看李世民登基,就已早早病逝了。

李世民即位后,追赠薛收为定州刺史。李治即位后,又追赠薛收为太常卿,陪葬昭陵。

房谋杜断,世人皆知。可惜了同为秦王府三大军事谋士的薛收,若是能活久些,凌烟阁上或又多一功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