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让高傲得连“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都折服的诗人,这是一位将读书报国作为信念却始终未踏足仕途的诗人,这是一位不拘小节性情待友的诗人,也是一位处于盛唐时期诗人交际圈核心地位的诗人。他就是孟浩然!


对于孟浩然,是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在盛唐与王维合称“王孟”,再加上整个唐朝时期的韦应物、柳宗元,合称“王孟韦柳”,他们是唐朝田园山水诗歌的巨擘。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就把我们的回忆拉回了小学时代。我们曾将他的名篇烂熟于心,但那时候我们对于孟浩然的认识或许就是课本上的一幅画像,一个白胡子老头,儒雅慈祥,也仅仅是一种诗人的符号,除此之外,或许也没有太多的认识。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位盛唐田园山水第一人—孟襄阳



一、佛系的年轻人

孟浩然出生在湖北襄阳一个“地主老财”,也是有良田数顷的书香门第,比李白和王维大12岁,从小便很有文学诗词天赋,但他没有杨炯、王勃那样突出和幸运,只是闻名于襄阳当地,名声未及长安,少年也没遇到伯乐。


孟浩然少年虽有诗才,年轻时却并没有强烈的名利功业之心,平时和弟弟读读书,练练剑法,自己父亲也不是当官的,对子女或许也没有读书科举的执念,所以孟浩然三十岁之前,几乎没离开过荆楚之地,一直过着悠闲小资的日子。期间还曾与襄阳当地的朋友张子容一起隐居鹿门山数年,过上了我们隔屏而羡的“李子柒”一样的小日子。这段时期,受秀丽山水的侵染,他开始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以后的创作基调埋下注脚。


可不久,这位一起与自己隐居山林的张子容人家要去科举了,只留下孟浩然一人,终于快到而立之年,功名空空的孟浩然也坐不住了,开始在洞庭湖一代游历,拜谒名流,为自己仕途寻求机会。


二、被现实叫醒


就在他29岁的时候,孟浩然来到洞庭湖,当时盛唐的明日之星张说(官至宰相,是开元名相张九龄的伯乐)正好在岳阳,便写诗给张说,寻求赏识,据说这首诗就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那时候张说还没当丞相,所以后人多认为这是后来写给张九龄的)。


这次干谒“投简历”石沉大海,孟浩然沮丧归家,不久在家便大病一场,期间曾与友人一起登临故乡的岘山,并在此留下不少名篇。其中有一首尤为出名,虽不知是哪年的秋天登临岘山所写,却有对江山代写、人生短暂的颇多感叹。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沧海桑田,人事代谢,四季交替轮回中,风月如故,却早已换了人间,时间流逝,还未来得及回眸,前一瞬间就已经成了历史。脚下的这片江山河川到处都有古人留下的胜迹,如今我辈又来登临,站在山顶俯瞰这片山河,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深邃如何不让人感慨万千。


山脚下鱼梁洲溪水清浅,而天寒木落,远处的云梦泽洞庭湖却广袤无际、深不可测。眼前西晋时期的羊公碑还在,读来仿佛就在昨日,却已是四百年之久,人生短暂,相比于这山川胜迹,我们只是历史的一粒尘埃,微不足道、转瞬即逝。其实在感慨生命短促之际,孟襄阳心中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时不我待,何日才能建立功业啊!


时间一天一天流逝,孟浩然对仕途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在他计划离开襄阳的时候,正好李白出蜀经过江汉地区,两位“巨星”相遇了,从此便结为忘年交,孟浩然也成了李白心中的白月光。


一年后,38岁的孟浩然终于收拾行囊,准备去往江南,就在他路过武昌的时候,又与李白重逢,临别之际,两人一起登临黄鹤楼,望着孟浩然乘船逐渐消失在烟波中,李白写下了一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北漂的日子


在江南匆匆一游,孟浩然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伯乐,便决心前往长安参加科举。年近不惑,第一次参加科举,纵然满腹才华,却与金榜擦肩而过,无奈滞留长安,四处拜谒,寻求机会。也算是机缘巧合,在长安期间,孟浩然与在官场早有名气的王维结识,两人一见倾心,继俘获李白“芳心”后,孟浩然又收获王维这位小迷弟,可见这位老大哥不管是在文采还是人品方面还是挺有魅力的。


滞留长安这段时间,孟浩然叩开权贵人家的大门,四处献诗,尽管那一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让他名满京城,但始终没人给他回音。当他不断经历失望,所有献出去道德诗赋石沉大海,壮志难酬的愤慨也在郁结,好在这段时期,王维给了孟浩然很大的安慰,给他画画像,陪他聊天解闷。当然孟浩然在王维家中遇到唐玄宗,当着皇帝而赋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然后惹恼玄宗,只是传说,并无史料可考。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首诗应该是孟浩然在滞留长安一年,一无所获,感慨与仕途无缘,无伯乐引荐,还遭故人冷眼之后,在岁暮决心离开长安,回到襄阳时所写。并不是在王维家中,当玄宗面所作的诗篇。


就这样孟浩然“北漂”之旅,带着满怀的郁闷和失望告终,面对“求职”失败的烦闷,孟浩然索性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离开长安后,向东前往洛阳,然后一路向南,开始了他的江南吴越之旅,这时候或许只有这片山水能安慰他受伤的心吧。



四、散心之旅


在吴越山水间流连了两年多的时间,富春江、建德江、桐庐、镜湖、杭州等名胜古迹、秀丽山川逐个打卡,用诗词留下了自己旅途的足迹。


就在他泛舟若耶溪时,曾写下一首诗:


耶溪泛舟

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在吴越漂泊了两年后,44岁的孟浩然曾卧病数月,江南再好终究也是他乡,这种浓烈的感情尤其是在身体抱恙后尤为浓烈,好友张子容也告别自己北上,再也没有留下来的理由了,孟浩然决定回襄阳老家。



五、追逐梦想不言弃

回到襄阳后没多久,可能是平时也没多少事,除了踏雪寻梅的浪漫,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他心底那股仕途功业的想法又在孟浩然心中燃起,又想去长安试试运气。当时张九龄为相,孟浩然早就仰慕张九龄的风度,而且也想通过张九龄找到当官的敲门砖,于是便望着水天相接,沉浮天地的洞庭湖写了一首诗给张九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在他自己看来,自己确实只是一位坐观别人垂钓的人,身边的好友都当了“公务员”只有自己还是没着落,也只是徒有羡鱼情了。


从吴越回到家没多久,46岁那年他决定再去长安试一试,这一次他不打算走科举这条路,而是继续用创作的诗词来“投简历”。但这一次又石沉大海,寄出去的诗依旧没有回音。这一次长安“北漂”失败,未遇伯乐,让他对彻底死心,当年就离开长安,回到襄阳。纵使回到襄阳后,好友襄州刺史韩朝宗约他赴京,给他创造机会,他已经不抱任何期望,也没有赴约。这期间李白到了襄阳,和孟浩然见面,再次表露了对孟浩然的仰慕,写下《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这时候也正在到处游历、到处登门拜访“海投简历”谋求官职,眼下自己也是一无所获,当他看到已经长满白头发的孟浩然,一生闲游山水田园之间,年轻时没有当官志向,现在也是醉吟风月山川,不事君王,这在李白看来,境界太高了,也给自己这么多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的现实,带来了安慰。


当然,其实孟浩然哪里不想当官,年轻时不想,可他也曾努力争取过,只是无功而返罢了。两年后,张九龄因李林甫的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荆州和襄阳本来不远,这次张九龄到荆州上任,便招孟浩然入幕,这一次孟浩然终于有了一份公差。


六、不忌口的后果

这期间,张九龄带着孟浩然在荆州、洞庭一带游历,期间王昌龄间歇性“蹭饭”,三位诗坛大佬,经常一起饮酒作诗,让洞庭山水,荆襄风物平添了太多灵气。这期间,孟浩然50岁那年患背疽(风湿火毒导致的皮肤脓肿、疮疥),在襄阳养病,被贬岭南的王昌龄特意来探望,一位是卧病之人,一位是贬谪之人,同病相怜,分别的时候也以诗相赠,倾吐彼此的安慰。


却不曾想,两年后,王昌龄自岭南北归,再次来与老友孟浩然相会,这时候的孟浩然背上的毒疮快要痊愈,王昌龄也获释返回,这次相聚的感情基调就比上一次畅快多了,也正是因为两人看到彼此境遇的好转,而纵情宴饮,相得甚欢。孟浩然背上毒疮是忌讳吃大鱼大肉,不能饮酒的,这次两人的欢聚却成了永别,孟浩然终因毒疮复发而终,年52岁。



一位心向山水,也曾求仕碰壁,让王维、李白、王昌龄都为之倾倒的诗人,生于襄阳、隐于襄阳,也终老于襄阳。他清淡自然的诗风,性情真诚的风尚永存在这诗词韵律中。翻开孟浩然的诗篇,仿佛他还在鹿门的那片山水氤氲中,顺着溪水清流,随着花落鸟啼,推开那扇门,他始终在那幽然来去。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