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目前保险行业处于改革阵痛期,报行合一、分级考试双管齐下。但医疗产业也没闲着,DRG(疾病诊断分组)改革正在逐步落地。
12月5日国家发布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指导手册》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到2025年底,医保DRG支付方式基本实现全覆盖。
保险业改革,顶多「关乎所有保险从业者」。而DRG改革却「关乎每个人」,甚至可以更夸张一点的描述:影响全中国。只要你用医保结算,就难逃它的影响。
DRG(DiagnosisRelatedGroups)是指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这是我国正在推进的一种医保支付体系。并不是什么新兴事物,欧美国家很早就用上了。
先来说个医疗现状。得了同一种病,相同症状和程度的两人,去不同的医院,见不同的大夫,接受诊断和治疗,最终花费大概率不一样。肯定会一个花的多,另一个花的少,甚至两者的费用差距很大。
而以后,得了某种病要花多少钱,就有可能实现全国统一。哪怕你去的不同的医院,见不同的大夫,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基本都一样,花费也是一样的。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这就是DRG将来带来的影响。
简单理解,DRG就是把医院每种病,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封装打包,然后对每类疾病设定治疗费用标准。医保局根据这个价格,给医院打钱。
这个疾病封装打包的治疗价格,是非常严谨的。如果患者实际花费超过这个标准,超出的部分将由医院、科室或医生个人来填补。
某患者要做某项手术,医保DRG标准是2万。如果实际花了1.8万,那么剩余2000元就是医院盈利;反之手术中出现感染或并发症,导致出院花了2.2万,但医保只给医院支付2万,那2000的差额就要由找责任人来承担。
前段时间上海胸外科医生在微博表示,他一个月开了近80台手术,接待门诊400个患者,工资加资金4万多点,就因为一个食道癌患者DRG费用超标1.4万,所以这1.4万就由这个医生掏了。
国家为什么要推行DRG?个人认为,一是治理医院收费乱象,二来给医保基金减负,通过控费让老百姓看得起病,解决看病贵的社会痛点。毕竟医院一直沿用的「按项目付费」是有弊端的。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某医院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多种方式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涉及违规医疗总费用21.82万,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8.7万。
按项目付费的话,患者多医疗、多用药,医院就能多营收。在这种潜规则之下,医院就有动力抬高患者的治疗成本,患者就要做些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医药费慢慢高得不能承受,国家医保基金也被违规套用。
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核心,就是把原来「按项目付费」变成「打包付费」,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了过度医疗的问题。促使医院控制医疗成本,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和医保负担,做好了真的可以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
但DRG的推行,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加重医生负担。现在医生不仅要治病,还得会算账,得腾出精力控费,但凡治疗费超过打包价格,医生的工资资金就得拿来填窟窿。
医院为了控费、控制成本,难免采取缩减服务、拒收患者、减少床位、缩短住院时间、限制院内购药等措施,这就会影响到患者的就医体验。
有了打包价的限制,你觉得医院还愿意研发或采用新型治疗技术吗?还是说医院更愿意使用成本较低的传统治疗方法?医疗的技术进步,恐怕也将受影响。
DRG有着三方共赢赢的初心,老百姓在费用上得到了实惠,就怕在服务体验和就医选择上遇到新的困境。
DRG和保险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很多保险从业者都在宣传DRG?主要是因为医保DRG对保险,特别是医疗报保险(特别是百万医疗)影响很大。
搁以前,有商业医疗险和只有医保的,看病是两种不同体验。有医保的尽量用能报销治疗方案、项目和药品,因为超出医保目录的不报销,得自费。
有商业医疗险的,就非常的有底气:大夫,我各种保险都有。重疾险、住院医疗、住院津贴、百万医疗全着呢,什么项目好你就给我上什么,别心疼钱。
但是DRG来了,把这两者的界线给模糊了,把百万医疗的优越感给干没了,并且把百万医疗的作用,降低了不是一星半点。
费用方面,百万医疗有一万免赔额,也可以理解为起报门槛。DRG控费之后,原本要花四五万治的病可能一两万就给打包了。费用高了不怕,百万医疗给报,可费用低了,百万医疗就没法派上用场。
还有就医选择,可能也没那么自由了。比如骨折要手术,DRG骨折手术打包价1.8万,含一系列治疗方案和手术器材。一看用的是国产钢钉固定骨骼,我不太满意,想换进口的,但进口的费用更高,不在医保目录和DRG分组内。
这时候我就陷入两种选择:
1、用DRG1.8万的打包治疗方案,百万医疗用不上(免赔不达标)。
2、坚持用进口手术器材,自费后再让保险公司报销(但只能报一半)。
如果我选择1,心里会不会憋屈?又得把保险骂一遍:什么破保险,关键时刻用不上,设什么免赔额。医保报销不到一万,百万医疗就没点鸟用。
如果我选择2,心里也不得劲。投保时选的「有社保」身份,不走社保报销,只能报60%,四舍五入我还得自费一半,那我要这个百万医疗有个鸟用。
搁以前不叫个事的事,现在却成了让人头疼的单选题。为报而选,选骨折套餐,用国产钢钉,治疗费用便宜了,可百万医疗可能用不上。要么为医而选,自掏腰包全程自费,因为有社保的关系,保险公司只给我报一半费用。
想报销高额医疗费用的同时,还有更多的就医选择权,最终只剩一个办法:绕过DRG医保支付体系。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保险从业者建议大家买「无社保」版本的百万医疗、中高端医疗。这是用更高的年交保费,换取更灵活的就医选择和就医体验。
医保再怎么打包DRG,不走医保结算系统,医保结算规则就对我无效,我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了。你要抓的是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
总的来说,DRG医改是真为国民着想,最起码老百姓看病的价格被打下来了。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真的是让人想想就头疼。
我看过国外的一部就医的纪录片,普通人和富人的就医之路是两种极端,一种是公立医院的人满为患,一类是私立医院的笑脸相迎。会不会DRG的改革,也加剧了我国这方面的进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