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王国位居欧洲大陆的西北端,南部毗连德国,北隔卡特加特海峡与挪威、瑞典相望。虽然丹麦在欧洲大陆上拥有地盘,但其首都哥本哈根却建在了一座海岛上,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地形因素。丹麦在欧洲大陆的部分是日德兰半岛,全境被低矮的平原和丘陵覆盖,且三面临海,可以说毫无据险防守之地,对机动性高的敌军尤其没有防御力。十七世纪中叶,瑞典一代名将托尔斯藤森率军自德意志的波西米亚直插丹麦南部,其利用火炮机动灵活的特点纵横驰骋在平坦的日德兰半岛,这使得丹麦只得龟缩在海岛上,无奈的接受了战败的事实,并将波罗的海霸权拱手相送。而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虽然也尽是平原丘陵,但毕竟拥有海洋屏障,如若依靠强势海军护卫,定可驱逐来犯之敌。那历史上的丹麦海军处于何种水平呢?
其实丹麦是以海立国的。古代的丹麦人和瑞典人、挪威人统称为诺曼人,自九世纪开始,他们出海远航,四处劫掠,肆意攻击破坏西欧沿海地区的修道院、乡村和城市。其中丹麦人在克努特大帝的带领下,更是征服了整个英格兰,建立起了地跨北欧和英格兰的克努特帝国。当时的丹麦船队使用的是尖底无甲的木船,虽然每艘只能装载四十人,但其速度快,吃水浅,便于从河流的出海口沿河上溯,深入内陆。后来为了维持殖民贸易的运转和北欧的海洋霸权,丹麦将大量的资源集中到了新船的建造和武器装备的开发。所以说在打仗如同家常便饭的欧洲,即使丹麦陆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但只要有强势海军的存在,丹麦就可以保卫哥本哈根,就可以继续在北海和波罗的海耀武扬威。在17世纪60年代的一场争夺北欧领导权战争中,虽然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五世亲率的一万五千人大军在现今瑞典南部的隆德附近,被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率领的八千士兵击败,但由尼尔斯·尤尔指挥的丹麦海军却在克厄湾大获全胜,取得了歼灭敌舰八艘的佳绩。这使得卡尔十一世虽然与哥本哈根仅仅隔着一道狭窄的厄勒海峡,但也只能望洋兴叹了。除了地形等因素外,丹麦对首都的选址还受到了地理位置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便于掌控厄勒海峡。厄勒海峡即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与瑞典斯科讷省夹峙的狭长型海峡,最窄处仅四公里,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最重要的海上进出通道。除战略价值外,厄勒海峡还有着诱人的经济价值,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丹麦的钱袋子。从十五世纪开始,所有通过厄勒海峡的外国船只都要交纳通行税,税额一般是所运货物价值的1%到2%。1857年,随着《哥本哈根公约》的生效,丹麦掌控的所有海峡都成了国际航道,外国船只可自由通行。作为补偿,丹麦可一次性获得3350万里格斯银行达勒(里格斯银行达勒是丹麦在1813年后铸造的货币,含银量6%),其中英国和沙俄各支付三分之一。
第二点是西兰岛曾经地处丹麦王国本土的中心位置,在此建立首都可以更好的辐射到全国。十七世纪中叶以前,丹麦王国本土除了日德兰半岛和西兰岛、菲英岛、洛兰岛等岛屿外,还有厄勒海峡以东的斯科讷等地。1658年2月,瑞典国王卡尔十世趁着海水被封冻的契机,登上西兰岛,兵临哥本哈根城下。惊慌失措的丹麦只得求和,割让了厄勒海峡以东全部地盘。此后丹麦虽然加入了沙俄、波兰等国反对瑞典的大北方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但战后的丹麦并未收回厄勒海峡以东的失地,因为欧洲列强们都不愿意让波罗的海的出入口被一个国家控制。
现在的哥本哈根仍是丹麦王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商港,亦是北欧地区重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有厄勒海峡大桥与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相连。可以说,哥本哈根既是现代化的都市,又是历史气息浓厚的古城。在新兴企业和古老建筑的交相辉映中,哥本哈根展现着别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