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人与波罗王朝

一、孟加拉人

孟加拉人,南亚民族之一。约13870万人。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国,其余分布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和比哈尔邦等地,小部分分布在缅甸、尼泊尔等地。使用孟加拉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有以梵文天城体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孟加拉国的孟加拉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他多信印度教,主要敬奉迦利女神、地神、蛇神、村神、家神等。

印度学者认为,孟加拉地区的最早居民是亚澳人。尔后有使用藏缅语族的蒙古人种从毗邻亚洲的南亚次大陆东北部进来,再后又有与达罗毗荼人混血的雅利安人迁入。这几部分人经过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今天的孟加拉人。

孟加拉族是古代从中亚和南俄草原地区迁入的雅利安人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的后裔,基本上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东北部受蒙古人种、西南部受达罗毗荼人种影响较深。孟加拉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语族东部语支。与印地语一样,是梵语的派生语。原采用梵文字母,11世纪以后,创制出梵文的一种变体字母。孟加拉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黄麻、水稻、豆类、玉米、油籽、甘蔗、烟草和水果。南部居民多从事渔业。现以原料为基础的工业和轻工业发展较快。8世纪时伊斯兰教已传人孟加拉地区。12世纪以后,由于穆斯林统治者的提倡,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渐取代了佛教,成为孟加拉人的传统信仰。孟加拉人中约83%的居民信奉逊尼派的哈乃斐教法学派,少数人信奉艾哈迈迪耶派和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在命名、割礼、婚姻和葬礼等方面都遵循伊斯兰教的规定。

信仰印度教的孟加拉人有种姓制度,分婆罗门、维迪耶、迦耶斯特和首陀罗4个种姓。婆罗门种姓的社会地位最高,维迪耶种姓次之。迦耶斯特种姓有文化,往往身居高位,出了许多社会活动家和宗教领袖,甚至有许多迦耶斯特人戴上了只有婆罗门才能佩戴的圣线。首陀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种姓,包括工人、农民、手工艺人、佣人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孟加拉人仍有种姓残余影响,其中专门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的盖瓦德人占孟加拉人的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孟加拉族爱穿无领宽袖长衫,披布单或绸单。妇女穿纱丽,盘发辫,插鲜花,戴首饰。伊斯兰教徒死后行土葬,印度教徒死后行火葬。

印度古代梵语史诗《摩诃婆罗多》梵语文献往世书都曾提名文加或孟加三角洲王。公元前4世纪成为印度孔雀王朝的领土,佛教开始传入孟加拉。公元4世纪,孟加拉成为笈多王朝的领土。

9世纪已有统一的封建国家。12世纪末成为德里苏丹国领土。

13世纪受外来影响改信伊斯兰教,1338年建立了孟加拉苏丹国,定都于达卡。16世纪时,该地区已经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

1576年孟加拉苏丹国被莫卧儿帝国吞并,1757年起遭受英国殖民统治,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二、波罗王朝(帕拉王朝)

波罗王朝(孟加拉语意思是“保护”,750~1199、Pāla Dynasty),8世纪~12世纪时统治印度东北部(今孟加拉国和印度比哈尔邦大部)的一个重要王朝。

波罗王朝以今孟加拉为中心,在戒日王的帝国崩溃后北印群雄并起的形 势中迅速崛起。据说该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瞿波罗一世是由渴望结束孟加拉地区的混战局面的当地居民推举出来的。在8~9世纪,该王朝是北印最强大的政治势力,领土远远超出了孟加拉。

波罗王朝的头两位国王瞿波罗一世和达摩波罗向西发展,废黜了奄奄一息的后笈多王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吞并了曾是多个强大帝国的起源地的摩揭陀。波罗王朝在北方的主要对手是拉其普特人建立的各王国,为了争夺优势地位,他们与占据摩腊婆和拉贾斯坦的瞿折罗-补罗帝诃罗人(拉其普特人中最强大的一支)连年作战。波罗王朝与瞿折罗-补罗帝诃罗人围绕重要城市曲女城展开一系列争夺。在南方德干地区的罗湿陀罗拘陀人强大的时期,波罗王朝也曾与向北扩张的罗湿陀罗拘陀发生过战争。结果发展成一种以曲女城为中心的三方混战。达摩波罗在位时,波罗王朝曾利用补罗帝诃罗人被罗湿陀罗拘陀打败、而罗湿陀罗拘陀又发生内乱的机会攻占曲女城,短暂建立了霸权。但不久又因为补罗帝诃罗人的复兴而退出了对曲女城的争夺,将注意力转向东部的阿萨姆和奥里萨。由于受到居住于今中央邦东部的新兴势力迦罗珠利人(可能是拉其普特人)的攻击,波罗王朝在9世纪中期开始逐渐衰落,一度只剩下比哈尔邦南部的一小块领地。摩醯波罗一世收复了孟加拉的部分失地,但他努力的成果很快又被来自南印的侵略者朱罗王朝所终止。波罗王朝在12世纪时被他们原来的封臣西那王朝(胜军王朝)赶出了孟加拉,其残余力量在比哈尔邦南部又苟延残喘了几年,直到被来自中亚的穆斯林征服者(主要是突厥人)推翻。

波罗王朝在其领土内推行一种封建制度,即王室将土地赠给受封者,同时受封者获得对该片土地的税收、行政和司法权。但这种封地现象只是表面上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类似。波罗王朝的封地对象几乎只限于宗教集团,表现为将大量土地捐赠给寺院(如提婆波罗国王曾赠给著名的那烂陀寺5个村庄);世俗官僚获得封地的现象非常少见。

波罗王朝以其对佛教的支持和庇护而闻名;该王朝是最后一个信奉佛教的印度王室。历代波罗国王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长期出资建设北印著名的佛教综合大学那烂陀寺和超戒寺。其中以研究密宗为主的超戒寺是波罗王朝国王达摩波罗主持修建的,据说规模比笈多王朝时修建的那烂陀寺还大。这两座宏伟的佛教研究机构都在12~13世纪的穆斯林入侵时期被彻底毁灭。波罗王朝的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尤其是密宗。

波罗王朝统治时期是印度东部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这个时期形成了孟加拉语和孟加拉语民族。波罗诸王尊崇佛教密宗,大力弘扬佛教文化,使印度佛教得以在孟加拉地区偏安五百余年。著名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和超戒寺等一直受到国家的保护和赞助。与佛教文化有关的雕刻、绘画和建筑艺术的发展也得到鼓励和重视。迪曼和维塔帕拉等人成为雕刻、绘画和青铜铸造的一代宗师。然而帕拉王朝的艺术品传世极少,只在中国西藏历史学家的著作中有所记述。在帕拉王朝统治时期,中印佛教文化交往也得到一定发展。孟加拉高僧阿底峡于1038年应邀赴西藏传播佛教文化,为西藏佛教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波罗王朝注意发展农业,兴修很多大型水利灌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