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头发很是看重,导致了中国头发的变化开始一直都是压力重重。中国人有奉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习惯,所以在清早期开始第一次头发革命,将长发剃掉的时候就遭到了汉族人的抵制,不过还是一些思想较为进步的汉族官员率先迎接了清朝这种先进的思想,中国人的头发才开始可能动一动了。

清代发饰

不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机械生产的应用,清朝传统的大辫子就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生产模式了。现如今我们男士大多都是短发,当然有一些发型较为奇怪的也是个人的自由,那么当初清朝的大辫子是怎么被剪掉的呢?真的是中华民国的功劳吗?

当代发饰

其实中国人的大辫子并非是民国时期剪掉的。真正开始剪辫子的时期就是要求大家必须留辫子的清朝。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中日军队的短兵相接当中,中国军队的大辫子在与日军肉搏之中吃了不少亏,当时就有有识之士要求在军队中剪除辫子以增加战斗力,当时这个提案虽然没有得到清朝当局者的重视,但是得到了维新派、革命党的积极响应。甲午战争之后,大量学生留学日本,日本人不留辫子,于是留日学生也加入到了剪辫子的运动当中。当时中国民间对于剪辫子还都持观望态度,等到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剪辫子容易被打成革命党或者维新党于是剪辫子的运动也就暂缓了。

甲午战争前中国军队

庚子国难之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大量的工业器具进入国内,工业器具很多都是旋转类的设备,这样发饰很容易产生危险,于是关于中国人头饰的变革再次被提上议程。1903年1月15日,天津《大公报》的征文题目赫然竟是《剪辫易服说》。

当时清政府虽然已经放开了言论,但是对于这样一篇大逆不道的文章在居然没有得到查处,相反,这篇文章很快形成了姊妹篇,《大公报》先后三次发起以“剪辫易服”为中心的征文大讨论。

从1903年开始,很多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和举人都已经剪掉了辫子,将假辫子戴在脑后。当时很多汉族的学堂监督看到这个情况向中央要求严加整饬,但是中央没有发过明文,由于没有整饬,民间开始兴起了剪辫子运动。

清末百姓剪辫子

可能让这些汉族学堂监督想象不到的是,就是在满清皇族当中就有很多人已经剪辫子了。良弼留学归来的时候,辫子早就已经剪掉了,当时庆亲王奕劻大骂良弼并向慈禧太后告状。慈禧太后也只是申斥了两句,连个经济上的处罚都没有做,甚至没有要求良弼把辫子留出来的要求。

良弼的这项举动在清朝末期编练新军和警察的时候产生了不小的震动,1904年开始大量军警开始私自剪除发辫,然而1906年,清廷明发上谕,士兵只易服不剃发,所以士兵不得不重新留起辫子。

爱新觉罗良弼

除了军警界,政界的大员也开始剪辫子。1905年,五大臣出洋回国之后,五大臣之一的端方就上报中央,不过这个提议没有得到慈禧太后的首肯,也没有得到慈禧太后的反对,老太太只是说“暂缓”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之后,摄政王载沣大量启用一些能员干吏。1910年10月3日至1911年1月11日召开的资政院第一届常会通过了《剪辫易服与世大同》与《剪除辫发改良礼服》两个议案。

载沣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剪辫子这件事满族人的动作效率明显好于汉族人。各地的满城在接到这样的指令之后,纷纷剪掉了辫子,皇宫的禁卫军更是带头剪辫子。反观汉族的士绅在剪辫子方面较为保守,北京和天津在1910年就开始了剪辫子,但是经济相对发达的上海,启动这项活动的时间要明显晚于京津地区。

清末新军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被迅速推翻,中华民国颁布了《剪辫令》,不过中华民国在要求百姓剪辫子这件事上明显操之过急,引发了汉族百姓的一致抵抗,好多地方引发了血案,而且年轻的百姓对剪辫子这件事更加抵触,不少百姓在剪掉辫子之后高额买了回来,要死后陪葬在一起。

爱新觉罗溥仪

1922年,中国最高贵的一条辫子被末代皇帝亲手剪了下来。满清的遗老遗少也开始灰溜溜开始剪辫子。在山西1919年才完成剪辫子的工作,天津在1923年才完成剪辫子的工作,在北京1930年代才完成这项工作,就是在上海也用了好几年的时间。



按语:

中国发饰的革命其实挺搞笑的,当时让留辫子的时候,为了不留辫子以死相搏。之后让剪辫子的时候,为了不剪辫子以死相搏。一个头发的事,闹出这么大的举动,恐怕不应该是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能够承担的,背后的原因恐怕是在于我们被统治习惯了,换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好的,我们也会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