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人称文正公。北宋名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作为北宋名臣,刚正不阿,直言秉公。他生活在北宋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宋仁宗时期。他不附权贵,不随波逐流敢于直言不讳,因此他多遭贬谪,但他却为北宋的经济繁荣和边关稳定做出很大贡献。
范仲淹作为著名的政治家,他主持了庆历革新。虽然这次改革失败,但更坚定他敢于勇往直前的勇气。
作为军事家的范仲淹,曾主持西北军政,发展西北经济,巩固西北边防,为抗击西夏的进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此他在西北主政时,写出流传千古苍凉豪迈的《渔家傲 秋思》。
作为文学家的范仲淹,主张文学改革。改当时清丽、晦涩、婉约之文风,主张有利于百姓接受和直言通俗的文风。我们从他的许多作品中可略知一二。特别是他的作《岳阳楼记》,是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以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胸怀,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岳阳楼记》开篇第一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作者起笔谈滕子京的身份,不避讳亲历革新的大忌,是直言的笔法。接着赞扬滕子京的功绩“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并交代写作《岳阳楼记》的缘由。
这是范仲淹为文者的一种直率和坦白!
第二自然段以雄浑的笔力渲染洞庭湖的气势,衬托岳阳楼作为四大名楼的不凡之景象。为下文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作者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为过度,写洞庭湖的悲景和喜景。文笔或悲壮或绮丽。写出了“迁客骚人”的“以己悲”和“以物以”不同于“古仁人之心”。来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范仲淹从小生活悲苦,他能体察百姓之苦,能理解为君者的不易。心里从小就注入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情怀。故而在改革失败,被贬偏远之地时,仍能做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所以他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范仲淹生在北宋,也为北宋而生。他的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的改革主张无不为之。
范仲淹并没有到洞庭湖,登岳阳楼。可这篇文章景物描写意韵深远,具有宏大、悲壮、唯美的特点。这是一个一个政治家的胸怀所致!
《岳阳楼记》不仅具有深远的审美价值,更具有涤荡心灵,修养品格的道德价值。自范仲淹以来,多少文人志士。无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勉,成为我国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岳阳楼记》中考阅读训练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文化常识: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谪,贬官。迁:贬官。举、荐:提拔官。骚人:诗人。岳阳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二、词语训练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B. 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C. 则有去国怀乡(国家) D.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行道之人弗受
B. 然则北通巫峡 康肃忿然曰
C. 感极而悲者矣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 其必曰 其真无马邪
3、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是进亦忧,退亦忧 否,非若是也。(《唐且不辱使命》)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执策而临之 B.东临碣石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临溪而渔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去国怀乡( ) ②把酒临风(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感极而悲者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殚其地之出
C.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7、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重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其真无马邪
C.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
三、重点默写语句
1、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文段中与“进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与“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4、请将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5、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四、翻译语句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微斯人,吾谁与归?
(5)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五、 文章内内理解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C.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D.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膝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树林/阴翳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
5、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
6、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
上联:____下联:____
7、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8、“古仁人”是怎样的一种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